【摘 要】
:
培育高中生文化自信是时代的号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需。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哲学与文化》模块蕴含着培育高中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是培育高中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本文立足于《哲学与文化》模块,对《哲学与文化》实际教学中文化自信培育现状进行调查,总结成绩、分析问题,并就问题探索改进策略。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哲学与文化》教学中文化自信培育概述。首先,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育高中生文化自信是时代的号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需。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哲学与文化》模块蕴含着培育高中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是培育高中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本文立足于《哲学与文化》模块,对《哲学与文化》实际教学中文化自信培育现状进行调查,总结成绩、分析问题,并就问题探索改进策略。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哲学与文化》教学中文化自信培育概述。首先,界定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文化自信的基本概念。其次,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关系。最后,从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三个维度阐述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哲学与文化》教学中文化自信培育现状调查。通过调查问卷与教师访谈了解培育现状,基于问卷数据以及访谈内容分析目前《哲学与文化》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成绩包括教师的文化自信培育意识有所提升、学生对文化的关注呈现良好态势、学生的文化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问题包括文化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感不强以及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不高。原因包括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文化实践活动开展受限以及课堂教学内在吸引力小。第三部分,《哲学与文化》教学中文化自信培育的策略。针对目前《哲学与文化》教学中文化自信培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首先,教师通过坚定文化自信,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加强文化学习,夯实自身文化底蕴,引领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其次,通过立足教材、面向本土以及着眼时代,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文化自信培育载体。再次,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文化自信培育实效。最后,通过树立科学的教学评价观,推进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与教学评价内容的科学化,完善教学评价,巩固文化自信培育效果。
其他文献
党史教育是提高高中思政课教学成效的重要形式。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严防意识形态阵地以及深化高中思政课改革、着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的需要。2021年又正值建党百年,恰逢其时,本文围绕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这一主题展开研究和论述,依据笔者在教育实习中的调研,剖析当前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有效的融入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成就显著。由于“美好生活需要”本身就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层次的、充满动能的、颇具历史性与社会性的范畴,其生发与满足既以一定的社会现实条件为基础,又与人这一需要主体的能动性、自觉性密切相关。因此,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的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下,层次更高、内容更丰富的美好生活需要,自然也就扬弃了过去内容相对单调、层级相对较低的物质文化需要成为了当前
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推动课堂教学转型。本文以此为研究切入点,基于《经济与社会》活动教学实践,探索活动教学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有机融合,促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为活动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争取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正文由四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阐释核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新教材是在新时期对学生继续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提升学生辩证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培育科学精神素养和政治认同素养,增强文化自信的基本载体。其与实验版《生活与哲学》教材相比,在教材编写的背景、特点、内容等各方面均实现了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在新课程改革、新课程课标、统编版新教材的“三新”背景下,教师在运用新教材时也遇到了新问题。因此,本文旨在
目的 分析保温护理对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均等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常规护理+保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手术开始时、术中1 h、手术结束时、麻醉苏醒时)的体温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在术中1 h、手术结束时、麻醉苏醒时的体温方面
现今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薄弱,甚至在教师主导的课堂上逐渐失去了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情况普遍出现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初中历史科目是学生接触中华渊远文化的开始,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在学习历史当中铭刻中华精神,因此问题意识作为中学生发展的必要核心素养,在历史科目的学习当中尤为要着重培养,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思辨能力,使其学习主动性得到强化,更能够在对历史知识反复提出问题之下强化对历史知识的
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学习历史,是因为历史事件蕴含着我们开拓前行的智慧和经验。学习历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党内领导干部多次提出要“学点历史”,多掌握一点历史知识,这样才能领导好伟大而又曲折的中国革命运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历史学习活动既是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从内部动因来看,土地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至农村,党内主要以农民为主,这就面临着党员干部文化水平不高、实践斗争经验缺乏的问题
为了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于教育的需要,随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土课程资源作为一种贴近学生,能够以学生身边发生的生活实际问题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地接触探究对象来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课程资源符合“新课标”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与社会》教学的要求。它有利于教师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课在培养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史中总结经验、凝聚力量,可以起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将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是落实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也是坚定师生信仰信念的内在要求。本文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情况进行了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与部署,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是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处于人生快速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