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国内考古发掘和遗址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高陵遗址博物馆、汶川地震遗址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等一批历史文化遗址纷纷筹备和建立博物馆、展览馆或保护区;同时,京剧、中医针灸、丹霞地质公园等进行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这首先体现了人们对于历史遗址的重要价值的重视程度,同时也促使人们不断去研究和开发利用遗址的价值。博物馆是遗址保护的最常见的办法,是实现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的最好结合点,但是遗址博物馆与普通博物馆在建筑设计上有很大的区别。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环境下的遗址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其保护和利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使得我们看到了形态各异、功能不一的遗址博物馆。遗址博物馆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需要在遗址博物馆的选址规划和建筑设计上不断总结和归纳新的特点、新的共性和新的趋势。本论文主要从博物馆、遗址、建筑设计和展示设计等多角度出发,通过国内外具体实例分析,讨论、研究了遗址博物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陈述了博物馆和遗址的相关知识。简单介绍了遗址和博物馆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史;强调了现代遗址保护基本原则和方法在遗址博物馆设计中的重要性;着重研究和分析了遗址博物馆的特殊性和基本型制。第二部分是遗址博物馆的总体设计。其中,介绍分析了遗址博物馆常见的选址特点和布局形式;依据调研资料和普通博物馆设计资料,总结出遗址博物馆的基本功能组成和相互关系;并根据建筑和遗址保护相关规范,列举了了遗址博物馆选址与布局的相关技术要求;着重分析研究了遗址展区(馆)和陈列(馆)区的基本设计内容、布局形式和展示方法。第三部分是遗址博物馆的空间合计,包含外部和内部空间设计两部分。本部分从空间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空间设计内容,注重分析了空间的设计方法和组织方式,最后是空间与视觉和心理的相互关系。空间设计是对遗址保护和利用的载体、是遗址博物馆设计的核心部分。第四部分是遗址博物馆的形体处理,分别从遗址自身特点、地方文化和科技手段等方面,分析了遗址博物馆形体处理的影响因素和风格特征;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遗址博物馆设计的具体手法。第五部分是遗址博物馆的技术要求,着重从结构选型和物理环境因素两个方面介绍了遗址保护的物理环境和建筑设计的关系。遗址博物馆处在一个发展期,遗址博物馆的设计理论还不是十分成熟;同时,涉及和研究范围、科类范围十分广大。本论文以遗址博物馆调研实例为研究基础,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希望对今后的遗址博物馆设计和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