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蓝光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D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复制衰老过程中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 associated-beta-galactosidae,SA—β—Gal)的表达情况,探讨蓝光照射与复制衰老之间的关系,建立复制衰老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探讨RPE细胞衰老及研究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等年龄相关性疾病提供可应用的动物模型。方法:1.Wistar大鼠36只,鼠龄12-14周,雌雄不限,均经检眼镜、裂隙灯检查后无眼部疾病。将大鼠置于悬有波长为450±10nm的医用蓝光灯管的自制光照架中。随机分成4组,每组9只,1组为暗环境组,2组为自然环境组(光照度为50±10lux),3组为500lux照射组(光照强度500±100lux),4组为1000lux光照组(光照强度为1000±200lux),每组按照照射时间再分为A(1月组)、B(2月组)、C(3月组)三个亚组,分别在1、2、3个月时行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2.取出眼球,将右眼球行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RPE细胞的变化情况。左眼球行冰冻切片,利用SA—β—Gal染色方法观察RPE细胞染色阳性情况。连续冠状切片后,每只眼球选取2张完整视网膜结构SA—β—Gal染色切片,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视野(×200倍),计数每个视野中阳性细胞的个数。3.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单一光照组或单一时间点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光照组不同时间点数据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并用SNK检验进行各组间两两比较,双侧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HE染色1组和2组大鼠视网膜无明显改变,表现为层次结构整齐分明,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形态规整,内外核层细胞核染色深紫,染色均匀,RPE细胞核呈淡紫色,扁椭圆形,边界清晰,染色均匀。3组与1组相比,表现为细胞结构层次紊乱,视网膜外层组织萎缩变薄,包括视杆视锥细胞消失,外核层变薄,数目减少,外丛状层变薄消失,使得外核层与内核层细胞呈并行排列。RPE细胞肿胀变圆,染色变淡,但数量无明显改变。4组大鼠视网膜与3组相比病理学改变基本相以,但程度更深,表现更明显。可见视杆视锥细胞大部分消失,RPE细胞肿胀成球形,数量无明显改变。2.SA—β—Gal染色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光照时间段,对于大鼠RPE细胞SA—β—Gal染色的复制衰老表现不尽相同,经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呈正态分布。在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光照时间条件下经双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光照强度组大鼠RPE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个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尚可认为各光照强度组大鼠RPE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个数不同;不同光照时间组大鼠RPE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个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尚可认为各时间组大鼠RPE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个数不同。进一步用SNK法行各组两两比较,除1组、2组之间大鼠RPE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个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p=0.154),其它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单一光照强度条件下,经单因素方差分析,除1组大鼠RPE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897),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SNK法检验,除1组A与B、B与C组之间(P1=0.687,P2=1.000),2组A与B组之间(p=0.406)大鼠RPE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单一时间条件下,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进一步经SNK法检验,除各时间段*与#组相比大鼠RPE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7,P=0.494,P=0.079)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大鼠视网膜复制衰老的动物模型,随着蓝光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增加,大鼠视网膜出现复制衰老改变,且这种改变呈时间和光照强度相关性。同时在2组经过3个月的时间,正常RPE细胞也出现了复制衰老的表现,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