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其过程始终伴随着表象和表象运动。表象运动离不开联想与想象,表象越多、越完整,联想、想象的内容越丰富、越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要求培养人的创新精神,而开发人的形象思维是提高创新精神的重要源动力。语文学科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为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提供大量的训练材料。诗歌作为一种高度凝练的文学样式,形象性强是其最突出的特征。因此,联想、想象成为诗歌鉴赏与形象思维的共同方式,诗歌教学也因而成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最佳土壤。基于此,本论文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诗歌阅读教学为平台,并以总结现实教学状况为依据,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着重探讨在语文诗歌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形象思维。在论文的正文部分,笔者首先对形象思维与初中诗歌教学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厘定,并总结、分析了初中生心理发展的整体概况以及心理认知发展特征的具体表现,另外还具体阐述了本论文研究所借助的多元智能、建构主义、左右脑分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等相关理论原理,为下文的论述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基础。其次笔者基于现有的相关理论研究,分析了形象思维与初中诗歌教学的契合点,寻找到了在初中诗歌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的优势条件和培养形象思维对初中诗歌教学的应用意义。再次为了了解当前初中诗歌教学中形象思维的培养现状,笔者分别对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和部分初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通过对调查数据结果的分析,揭示了当下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调查结果的问题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的形象思维培养原则与策略,并辅之以具体的教学实例加以说明。在初中诗歌教学中,形象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感知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音乐美,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率,更能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研究表明,教育教学中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创新型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