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格言与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塑造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getyou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一般认为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论语》的主要内容是弟子们记录的孔子与其弟子的一些对话,以及一些日常行为的规范等。《论语》的形式主要以语录体为主,从这些言论中可以看出孔子的道德理想、政治主张、伦理观念以及一些其他的具体理念,比如说孔子的教育理念,孔子的为政观,孔子的管理思想等。   《论语》一书通篇充满了圣人的教诲,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指导手册。它堪称人生的百科全书,在书中,几乎所有牵涉到人类生存与社会安定的各个方面都有深刻和卓有成就的论述,虽然有些篇章仅仅是只言片语,但却精辟微妙,发人深省。随着对《论语》认识的不断深入,其中的许多经典言论都已成为格言而流传于世,诸如:“温故而知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巧言令色,鲜矣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教无类”等等,这些孔子或其弟子的言论,很多早己成为影响中国人行为思想的箴言。据说,联合国甚至将“四海之内皆兄弟”①作为联合国总部大堂的标语。可见,《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已经走向世界,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感受到孔子和《论语》的文化魅力。   研究《论语》的文献资料已然很多,但是从其具体文本出发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从《论语》中的格言入手,把《论语》原典中的格言与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塑造紧密结合。首先,《论语》格言与中国传统君子精神品格的培育密不可分。在《论语》中有大量描述君子的格言,小到君子的说话方式、一举一动,大到君子的忠君报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都予以了具体而细致的说明。其次,《论语》格言极大的影响了中国传统孝道观念。虽然孝道思想在《论语》之前早已有之,但是把“孝”作为一种伦理道德的规范,作为一种人们应该施行的“道义”,追根溯源,应该归始于《论语》。在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对“孝”进行了大量的论述和阐释。再次,《论语》格言对中国传统政治品格的塑造意义重大。一方面,《论语》充斥着浓厚的仁爱精神与民本思想,另一方面,《论语》中又包含着丰富的管理理念,对我国传统政治思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最后,在《论语》里有相当部分格言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观念的形成有着很大联系。在我国思想史上,孔子在《论语》中最早明确提出“义”“利”思想,“重义轻利”“见利思义”和“义然后取”等一系列观念,在《论语》中都有明确的阐发,而这些格言也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不把《论语》读懂、读通、读透,就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也就不能进一步探析与研究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塑造形成进程。另外,从整体来看,《论语》中的有些思想很超前,具有时代进步意义,感染和鼓舞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人,影响到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另一方面,《论语》中的某些见解也具有局限性,这是由当时作者的阶级属性和时代特征所造成的。所以,对待《论语》,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其中经典的格言来进一步促进和加速中华博大文化的良性发展,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优良道德传统。认真地品读孔子和《论语》,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格言,这对每一个人都是十分有益处的。
其他文献
《茶馆》是老舍先生后期的代表作,代表了老舍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茶馆》语言朴素幽默,其中在人物对白中蕴含着复杂而又丰富的潜台词。话剧是会话的艺术,作为一部优秀的话
《朴通事谚解》和《训世评话》是朝鲜李朝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汉语教科书。两书所用的语言大致反映了明代前期汉语口语的面貌,是研究明代初期汉语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