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1778年(朝鲜王朝正祖二年,清乾隆四十三年),朝鲜王朝以陈谢奏文违式、谢缉捕逆党的原因派遣谢恩陈奏使团出使清朝,李德懋以书状官沈念祖随行人员的身份出使清朝。李德懋根据他出使清朝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以日记体的形式写下了内容丰富、史料详实的《入燕记》,即也是《燕行录》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18世纪中后期,朝鲜王朝士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摆脱了传统“尊周思明”的华夷观,客观上肯定了清朝社会各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但是这种根深蒂固传统的华夷观并没有完全的消除。正是受这种整体社会意识的影响,著名北学派实学家李德懋在《入燕记》中详细地记录了他在出使清朝的过程中所经之地的风景、古迹、人物、名胜等,字里行间体现了他“尊周思明”和“北学”清朝这两种形似分离但却又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对华观。同时,李德懋以异域者的身份对中国的文物历史和文化风俗做了诸多的描述,这对我们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丰富而多元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文试图以《入燕记》为主要切入点,并结合同时代朝鲜王朝士人的《燕行录》,同时利用《朝鲜王朝实录》、《清实录》、《同文汇考》等相关的史料,对李德懋这两种比较复杂的对华观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并对其从“华夷之辨”和“义利之辨”的角度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以此来阐述李德懋既有“尊周思明”,又有“北学”清朝这两种对华观的原因,从而揭露公元18世纪中后期朝鲜王朝对华观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