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后现代理论的不断发展,其影响范围由最初的文学艺术领域逐渐扩展和波及到更多方面,影像也是其中之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法国电影已经开始包含后现代主义的元素,在叙事上呈现出平面化、零散化和断裂感。到了上世纪90年代,法国的吕克·贝松,美国的大卫林奇、昆廷·塔伦蒂诺,英国的丹尼·波勒等人成为后现代主义电影的代表人物。后现代主义电影作品开始在影片中采用反常的情节结构、混杂拼贴的叙事方式,讽刺和滑稽的表现手法。与此同时,美国独立电影也开始作为一种不同于好莱坞主流电影的艺术形式兴起,随之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独立电影导演。他们或多或少受“新浪潮”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其影片开始逐渐跳脱传统的叙事模式,寻求更多样化的表达。他们不拘泥于传统且拥有极强的作者意识,由此形成的独特影像风格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理查德·林克莱特作为一名独立电影创作者,其作品中间的时间概念呈现出极具后现代化的特色。这不仅体现在时间的概念诠释,还渗透进与叙事紧密相关的影片时间建构当中。时间开始作为一种独立表意的符号,逐渐解构叙事对其带来的影响,从而试图表达新的语义。理查德·林克莱特影片中的特殊时间建构极具后现代的解构特色,其作品中的时间表达成为当代电影研究中间不能忽视的一种带有创新意识的解读。本文选取其早期作品《都市浪人》、经典作品“爱在三部曲”以及金球奖热门影片《少年时代》作为案例,从叙事学以及德勒兹时间-影像的理论入手分析其影片的时间符号和建构,分别探讨了集合式时间、结晶式时间、前置式时间三类时间建构模型,从时间与运动、时间与晶体映射、时间与异化表意三方面研究和论述。同时,将其置于后现代视阈中间理解,分析后现代结构主义对影片时间建构的影响,以及时间对叙事的解构、时间的异质化特性。最后在后现代真实观的引导下从宏观的角度理解理查德·林克莱特时间观念的独特性,探究其影片中所体现的以“时间是电影的基石”为基础的时间建构以及其多样化呈现,并且分析和挖掘后现代真实观影响下影像创作中时间观念的变化,以及理查德·林克莱特作品在其中起到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