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对稀土元素的需求也急剧上涨,而相关矿产的开发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冶炼废渣日渐增多以及稀土厂搬迁退役等问题使得废渣的处理处置迫在眉睫。本文对广东省某离子型稀土矿冶炼厂的酸不溶渣、除放射滤渣和最终中和渣进行研究,以期为废渣的存放以及处理处置提供基础数据。通过浸泡实验来模拟浅地表埋藏时雨水对废渣中有害金属浸出的影响,探究其浸出机理。采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傅里叶
【基金项目】
:
广州市教育局高校科研团队项目:稀土矿固体废物铀钍污染产生机制研究(2018318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对稀土元素的需求也急剧上涨,而相关矿产的开发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冶炼废渣日渐增多以及稀土厂搬迁退役等问题使得废渣的处理处置迫在眉睫。本文对广东省某离子型稀土矿冶炼厂的酸不溶渣、除放射滤渣和最终中和渣进行研究,以期为废渣的存放以及处理处置提供基础数据。通过浸泡实验来模拟浅地表埋藏时雨水对废渣中有害金属浸出的影响,探究其浸出机理。采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X射线荧光(XRF)、湿法消解、欧盟改进BCR连续提取法(BCR改进法)对废渣进行了表征、元素定量分析和元素赋存形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SEM-EDS分析结果,三种废渣主要重金属元素有Cu、Zn、Y、La、Sm,铀(U)和钍元素(Th)含量过低,能谱未能检出。(2)同一稀土厂产生的冶炼废渣放射性水平差异较大,在处理处置时要注意分类存放、单独处理处置。其中酸不溶渣232Th富集明显,238U略有富集;除放射滤渣中238U、232Th、226Ra均富集明显。酸不溶渣中238U、232Th的比活度为129 Bq·kg-1和5356 Bq·kg-1,分别为广东省平均值的1.8倍和94.0倍;除放射滤渣的238U、226Ra和232Th比活度分别为1718 Bq·kg-1、548 Bq·kg-1和5571 Bq·kg-1,是广东省平均值的24.2倍、10.7倍和97.7倍。废渣中主要稀土元素与SEM-EDS检测结果基本吻合,酸不溶渣和除放射滤渣中主要的稀土元素是Y和La,最终中和渣中主要的稀土元素是Y和Sm。(3)BCR改进法对三种废渣中的重金属元素提取效果差异较大,其中酸不溶渣的提取效果最好,最终中和渣提取效果次之,而除放射滤渣提取效果最差,该法不适合除放射滤渣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酸不溶渣和最终中和渣中铀主要以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存在,生物活性较高,环境危害大。酸不溶渣和最终中和渣中Th均以残渣态(占比分别为81%和73%)为主,迁移活性弱,风险系数较低。酸不溶渣中Pr、Nd、Eu、Gd、Tb、Dy、Ho、Er、Tm、Yb、Lu主要以弱酸提取态(47%~55%)和残渣态(25%~42%)存在,迁移活性较高;Y和La以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为主,迁移活性较高;Ce主要以残渣态(51%)和可还原态(28%)存在,迁移活性弱,稳定性高;Sm主要以可还原态(68%)存在,迁移活性一般。而最终中和渣中La、Pr、Tb和Dy主要以可氧化态存在,在环境中迁移活性一般。(4)铀浸出量较大,且变化较为复杂,但浸出机理却均以表面溶解为主。而钍的浸出量非常低,说明废渣中钍浸出风险很低。三种废渣中钍的浸出机理各不相同,酸不溶渣、除放射滤渣和最终中和渣的浸出机理分别为扩散转移、表面洗脱和表面溶解。废渣中重金属除Mn、Sm、Y、La外,浸出量均较低,基本在ppb级别。此外,同一废渣中的不同元素浸出机理存在差异,不同废渣的同种元素浸出机理也各不相同。(5)三种废渣的FTIR结果表明浸出前后光谱图没有太大变化,基本骨架没有改变。XRF结果表明浸出前后主要氧化物类型未发生改变,与FTIR结果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地震灾害是人类所面临的大范围、突发性的重大自然灾害,大震和巨震通常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区域既有建筑群进行地震风险预估,既可以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又可以使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应急准备,有效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然而,目前既有建筑灾害风险评估一方面并未考虑地震危险性的不确定性对地震灾害风险的影响;另一方面基于全概率理论的抗震性能评估还没有应用到区域建筑群中。因此,综合考虑地震危险性和地震动的不
泥炭土(包含泥炭和泥炭质土)是在特定环境和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包含纤维素、腐殖质和矿物质等有机成分的特殊土。由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决定了泥炭土类型的划分,并间接影响了泥炭质土的物理力学特性,故泥炭土表现出的工程特性与一般软粘土相比迥然不同,泥炭土具有的高含水率、大孔隙比和高压缩性等特点,由此产生较大的沉降量易引发地基下沉造成基础变形甚至开裂,而承载力低、抗剪强度低和流变性强等特点常常致使地基丧失强度
高应力高瓦斯作用下隧道穿煤施工系统是一种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的复杂施工系统,该系统穿煤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事故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不完整性、小样本等特点,导致在进行危险性评价时难以选择有效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本文针对这一情况,采用频度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两种方法,解决了穿煤施工复杂系统评价指标难以有效选择的问题;采用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多层次可拓综合评价方法,解决了评价指标层次多
我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含“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并且将“科学推理”作为“科学思维”的要素之一,强调了科学推理能力对物理学科的重要作用。对“科学推理能力”进行测量是对其进行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目前国内外教育领域对“科学推理能力”的测量大多采用LCTSR科学推理量表,没有深入到各个学科领域。因此,本研究立足于高中
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水环境安全,国家相继出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修订版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制定了更高的要求,污水处理厂普遍面临着改造的现实问题。目前国内的设计人员仍多依靠经验来完成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的设计方案,设计比较偏重污水处理效果,会造成工程投资和污水处理成本的偏高,甚至出现污水处理成本大于收入的现象。优化设计方案除了可
牛栏溪滑坡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兴隆乡,2014年6月,经过持续性降雨,坡体各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开裂变形,滑坡位于龙底江南岸陡斜坡地形,滑坡规模初步估计40万立方米,体量较大。该滑坡在持续性降雨条件下发生失稳滑动的可能性较大,一旦发生滑动,将会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所以研究该滑坡对于滑坡的防治、预防有比较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详细调查滑坡的基本地质条件、滑坡基本形态特征及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利用
水路运输在我国贸易运输中,特别是对外贸易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运工程是水路运输的基础设施保障,近年向大型化、专业化发展。在整体土木行业粗放式管理的大环境下,水运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并不高,企业盈利水平较其他行业仍有较大的差距。近十年,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土木建设业发展带来了新的也更广阔的机遇,也是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必然要
“常全影”是一种室外日照条件下存在的自然现象,由建筑物、植物、构筑物等构影体组合遮挡阳光后形成的,在一定时段内始终处于阴影全覆盖状态的阴影部分,其位于构影体阴面紧邻部位,在地面等承影面上的大小和形态,与阴面的高度和其所相关的时长有关,构影体越低、时长越长,“常全影”越小。“常全影”空间的构建是改善夏热地区夏季晴日时节人群室外活动光热舒适性的重要途径,并需要在相关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进行积极和有效的应对
纳米零价铁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物的去除,但存在易被氧化和团聚的问题。本文利用资源回收的废旧棉纤维作为有机质前驱体,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棉纤维炭负载型零价铁材料(nZVI/CFs),解决纳米零价铁易被氧化和团聚的问题。考察nZVI/CFs应用于活化过硫酸氢钾(PMS)氧化降解左氧氟沙星(LEV)处理抗生素废水和协同吸附还原铀酰离子处理含铀废水的性能。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采用浸渍法将棉纤维浸泡
我国夏热地区夏季高温湿热且持续时间长,极大地影响了室外空间的光热舒适性。在人们日益总是户外活动的今天,积极和有效地营造充分和时空适用的阴影空间,成为应积极追求的的目标之一,而可在相对固定的场所和范围,营造在一定时段内持续处于阴影之中的“常全影”空间,则是实现这种目标的重要途径。但面对不同人群和室外活动类型的反映在时空需求上的种种差异,还须进行差异化的“常全影”空间构建的适宜应对,以便室外人群活动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