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证券市场历经20余年的发展,上市公司无论是从数量、规模还是行业分布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并购作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结构调整、寻求新利润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都是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外部环境得以改善,资本市场中的并购重组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的并购市场表现异常抢眼,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双双冲破历史记录。具体而言,全年国内共完成并购交易2,692起,同比大增近四成,共涉及金额1.04万亿人民币。而这一现象不仅仅发生在中国,整个全球范围内在过去一年的并购活动都异常火爆,美国金融数据公司迪罗基(Dealogic)的统计结果表明,2015年度全球并购交易总额达到4.9万亿美元,不仅较2014年猛增37%,而且超过了2007年的4.6万亿美元,创全球并购规模新纪录。可见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并购正呈井喷之势增长。而我国高层也相继出台多部文件鼓励企业界间的并购重组,受重视程度不言而喻。然而企业的并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走向了破产之路。因此,对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无论是对于实务界还是理论界,都显得无比重要。基于此,本文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在探讨公司治理与并购绩效关系的基础之上,分析资本流动性这一关键变量是否这一路径当中起到了中介效应,以此探讨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 文章的框架结构安排如下,首先在绪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进行论述,明确了本篇文章的立意出发点和试图分析解决的问题。然后在第二部分对文章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随后对企业的并购绩效,公司治理视角下的股权结构、董事会机制、高管激励机制和机构投资者以及资本流动性等方面的学术研究进行了回顾,并作相应评述,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并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在结合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做出路径分析并提出实证研究假设。实证研究部分,本文以2011-2013年发生股权收购事件的主并购方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会计指标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样本公司的并购绩效进行衡量与分析,在构建实证模型探讨公司治理视角下的股权结构、董事会机制、高管激励机制和机构投资者与并购绩效之间关系的基础之上,分析资本流动性在这之中的中介效应。最后,基于文章的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公司治理框架下优化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首先,样本公司的并购绩效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最后又上升的一个过程,并在并购后的第二年绩效达到最好值,且显著优于并购前一年的绩效;其次,公司治理视角下的股权结构、董事会机制、高管激励机制和机构投资者与并购绩效之间有着不一样的影响关系。具体而言,在股权结构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并购绩效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股权制衡度和控股股东性质未能对并购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董事会机制方面,董事会人数与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相对于两职合一,上市公司的两职分离更有利于企业并购绩效的提升,而独董人数比例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却不显著。高管激励机制中,本文的结果表明,提高管理层的薪酬和管理层的持股比例都有利于并购绩效的改善,也即高管激励是与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的。在机构投资者方面,本文得出了机构持股比例上升有助于企业并购绩效提升的结论。最后,关于资本流动性,文章实证结果显示,资本流动性在董事会规模到并购绩效、管理层持股到并购绩效以及机构持股比例到并购绩效这三个细分路径当中都起到了中介效应的作用。 结合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笔者提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首先,企业家们在做并购决策时理应谨慎。因为本文的结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在并购之后都能够获得显著性的正收益,也有相当比例的样本企业是未能取得良好的并购效果的。其次,优化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有助于企业并购绩效的提升。具体而言,降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扩充董事会人数、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加强管理层激励机制(提高管理层薪酬和持股比例)以及积极引进机构投资者等一系列公司治理手段都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并购绩效。第三,重视资本流动性这一变量在并购当中所起到的作用。因为本文的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因素不仅直接作用于企业的并购绩效,而且有一部分还通过了资本流动性这一中介变量来间接作用于并购绩效。因此企业家们在并购当中也不应忽视资本流动性的重要性。最后,本文的实证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用于辅助广大投资者们更好的对国内上市公司进行投资。 笔者相信,通过文本的实证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学术界在并购重组领域的相关研究;另一方面,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可服务于实务界中的并购活动,这对于那些正在进行或准备进行并购重组的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