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农村信用社可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其开展支农业务能否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从制度要求层面看,一方面,国家支持“三农”的政策导向是明确的;另一方面,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监管当局已经向我们发出了在农村信贷市场培育可持续性的商业化金融机构的信号。从现实情况看,农村信用社开展支农业务,既受到政府基于行政评判标准的软约束,又受到经营业绩和市场竞争的硬约束。这使得支农业务的数量上去了,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可持续问题却一直不为乐观。因此,基于制度层面的硬性要求和开展支农业务的现实效益,引发了本文对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有多条路径,本文重点论证是否存在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径,并进一步说明实现这一路径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讨论我国农村信用社能否满足这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从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文章首先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特性,给出了一个分析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框架,讨论了可持续发展路径,并提出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研究表明,农村信用社存在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该路径要求农村信用社满足初始条件和实现条件,初始条件为地区经济和农村信用社自身经营水平要达到一定层次;实现条件为农村信用社的两个经营参数,即支农业务收入增长对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度和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满足一定的关系。然后,通过对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模型的路径模拟发现,初始条件和实现条件的变化会对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路径收敛情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通过对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两类样本农村信用社的考察,发现它们存在持续发展的可能。并且,初始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信用社,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信用社个数占比要相对大得多。文章最后指出,通过政策的支持和扶持,可以使我国农村信用社更多地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