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缓冲语作为模糊语言中最典型的代表,在英语口语交际和学术语篇等各种文本形式中都有比较广泛的应用。以往的研究多从语义、语用或社会语言学等角度分析缓冲语,很难充分解释此类语言现象。由于缓冲语产生于人类的认知心理,所以有必要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去分析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缓冲语这种语言现象的本质。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化理论对缓冲语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基于包括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按照Prince和他的同事对缓冲语的定义和分类,对语料库当中的英语口语和学术期刊文章中的缓冲语,尤其是程度变动型缓冲语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英语口语和学术期刊中程度变动型缓冲语的分布、频率及使用情况,找出了两者之间的异同,以揭示程度变动型缓冲语在口语和学术期刊中的功能,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并尽可能从认知驱动、语言特点、原型范畴等方面揭示程度变动型缓冲语在口语和学术期刊中存在的原因。 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英语口语和学术期刊文章都使用了程度变动型缓冲语。例如,无论在口语还是学术期刊中,程度变动型缓冲语kind of的使用频率都比较高,基本用法也一样。但是,程度变动型缓冲语在使用数量上存在明显差异。口语中使用程度变动型缓冲语的总量明显多于学术期刊,而且每个程度变动型缓冲语的使用频率也不一样,同一个程度变动型缓冲语的使用频率也不一样。两者在使用程度变动型缓冲语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口语和学术期刊的语言特点不同。情景性,随意性和感情自然丰富是口语的本质特点。而学术期刊语言比较精确、严谨。 通过研究,对缓冲语尤其是程度变动型缓冲语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进一步证明从认知角度对语言现象分析的可行性,发现运用程度变动型缓冲语受制于认知的局限性,并且通过使用程度变动型缓冲语可以判断被修饰词的隶属程度,即在这个范畴是中心成员还是边缘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