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泻心汤在应用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用药的化疗方案时对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大肠癌住院患者,按照临床观察方案分为中药预防组和对照组,以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迟发性腹泻的分级、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β-G)活性治疗前后的变化、骨髓抑制情况(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体力状态卡氏评分(KPS)作为衡量疗效的指标,对加味半夏泻心汤辅助化疗增效减毒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总纳入合格病例59例,其中中药预防组30例,对照组29例。两组均连续观察两个疗程。①两组发生迟发性腹泻情况:第1疗程后,中药预防组发生迟发性腹泻2例,发生率为6.7%,对照组发生迟发性腹泻6例,发生率为20.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疗程后,中药预防组发生迟发性腹泻2例,发生率为6.7%,对照组发生迟发性腹泻5例,发生率为17.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两个疗程中,中药预防组发生迟发性腹泻共4例,发生率为6.7%,对照组发生迟发性腹泻共11例,发生率为19.0%,两组间比较,P=0.04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β-G活性治疗前后的情况:59例大肠癌患者治疗前血清中β-G活性平均滴度(11.03±2.03)明显高于20例正常健康组(6.4±1.27),经t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中药预防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0.05,第一疗程后比较、第二疗程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分析:中药预防组:第一疗程后、第二疗程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第二疗程后与第一疗程后比较,三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一疗程后、第二疗程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第二疗程后与第一疗程后比较,三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两个疗程,在发生迟发性腹泻中,中药预防组和对照组β-G活性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未发生迟发性腹泻中,中药预防组和对照组β-G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中药预防组发生与未发生腹泻β-G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与未发生腹泻β-G活性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两组出现中性粒细胞抑制情况:第1疗程后,中药预防组中性粒细胞抑制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发生率为34.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疗程后,中药预防组中性粒细胞抑制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抑制发生率为44.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试验前后卡氏评分方面:两组连续两次疗程前后组间KPS评分情况经卡方检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具有预防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发生的作用,降低了迟发性腹泻发生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迟发性腹泻分级程度;对β-G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具有保护骨髓功能;对改善KPS评分也有一定作用。此项研究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