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慢慢的将注意力更多的关注于健康。健康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也是卫生经济学一直关注的话题。但是在涉及到提高健康水平和健康的投资时,人们自然的倾向是加大对医疗卫生设施的投入。
而这种思想也导致了我国持续增加卫生经费,从1978年,中国的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3.02%,仅为110.21亿元,人均卫生费用11.5元;到200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到12218亿元,人均卫生费用915元,增幅巨大。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疗卫生设施和体系总的来说还相对比较落后。历史经验揭示,在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增加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会对其居民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比较明显,而随着医疗投入的加大,医疗的健康产出的边际效益在递减。同时,大量的卫生经济学家实证研究表明,健康产出的非医疗因素影响不断上升,例如体能和智力、父母的特征、社会背景、心理因素、禀赋、生活习惯等。在这些非医疗卫生因素中,教育与健康的联系最为紧密和显著。因此,深入研究健康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为提升中国人口的健康水平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健康作为研究的重点,系统研究健康和教育相互影响的机制。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文从健康资本1的概念出发,区分了广义社会健康资本与狭义的个人健康资本,构建了一个广义的社会健康资本和经济增长及教育之间的动态关系模型,系统分析了教育、经济增长和社会健康资本相互作用的机制。文章分析了在不同规模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和社会健康资本相互影响的机制,并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形成倒U型曲线的过程,从而为研究社会健康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的研究思路。第二,从狭义的健康资本的角度,探讨了个人的健康资本,教育和生命价值的相互关系。通过无限期的家庭效用来探讨医疗卫生的投入,尤其是医疗卫生的研究和教育增进了社会的健康资本,从而延长了个人的生命预期,我们同时也可以估计人的生命延长给社会带来的价值,为我们进行投资医疗研究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第三,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及自评健康(self-rated bealth or perceived health)作为健康衡量的指标,并构建了自选择偏差计量经济模型,利用OLS,IV,WLS三种方法,考察性别和地区差异下,教育和其他因素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从而为制定国民教育和健康政策提供事实依据。
本文总体上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第一部分,第二章至第三章为第二部分,第四章到第五章为第三部分,第六章为第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这一部分主要对教育程度与健康水平关系研究的现实背景作了简单地介绍,并对本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作了初步的概述。最后,介绍了整个论文的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的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是关于卫生经济学的基本文献和理论综述、中国教育卫生现状的分析。在第二章,首先对卫生经济学的产生进行了回顾,介绍了卫生经济学的定义及其演进的历史,同时也重点介绍了其产生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接着,我们介绍了卫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首先,从微观来分析卫生经济学,即从医疗保健服务的供给和需求来分析。其次,从宏观来分析卫生经济学,考察医疗保健市场的供需均衡、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产业的产业结构、激励机制等对医疗保健服务效率的影响,分析不同产业结构下的医疗卫生资源分配效率和公平等。
最后是基于医疗保健市场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对政府功能的研究,提出政策制定的建议。第三章主要是基于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的教育和健康现状,介绍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普通教育和特种教育的发展状况,及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各方面的介绍和分析。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第四章在区分了广义社会健康资本与狭义健康资本的基础上构建了两种动态模型,在对参数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些富有政策内涵的命题和结论。第五章,本文关注的重点从理论研究转移到了实证数据分析,并构建了自选择偏差模型,利用OLS,IVWLS三种方法,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及自评健康(self-rated health or perceived health)作为健康衡量的指标,考察性别和地区差异下,教育和其他因素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从而为制定国民教育和健康政策提供事实依据。第六章,在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对于中国健康和教育事业的政策性建议。
而这种思想也导致了我国持续增加卫生经费,从1978年,中国的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3.02%,仅为110.21亿元,人均卫生费用11.5元;到200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到12218亿元,人均卫生费用915元,增幅巨大。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疗卫生设施和体系总的来说还相对比较落后。历史经验揭示,在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增加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会对其居民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比较明显,而随着医疗投入的加大,医疗的健康产出的边际效益在递减。同时,大量的卫生经济学家实证研究表明,健康产出的非医疗因素影响不断上升,例如体能和智力、父母的特征、社会背景、心理因素、禀赋、生活习惯等。在这些非医疗卫生因素中,教育与健康的联系最为紧密和显著。因此,深入研究健康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为提升中国人口的健康水平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健康作为研究的重点,系统研究健康和教育相互影响的机制。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文从健康资本1的概念出发,区分了广义社会健康资本与狭义的个人健康资本,构建了一个广义的社会健康资本和经济增长及教育之间的动态关系模型,系统分析了教育、经济增长和社会健康资本相互作用的机制。文章分析了在不同规模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和社会健康资本相互影响的机制,并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形成倒U型曲线的过程,从而为研究社会健康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的研究思路。第二,从狭义的健康资本的角度,探讨了个人的健康资本,教育和生命价值的相互关系。通过无限期的家庭效用来探讨医疗卫生的投入,尤其是医疗卫生的研究和教育增进了社会的健康资本,从而延长了个人的生命预期,我们同时也可以估计人的生命延长给社会带来的价值,为我们进行投资医疗研究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第三,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及自评健康(self-rated bealth or perceived health)作为健康衡量的指标,并构建了自选择偏差计量经济模型,利用OLS,IV,WLS三种方法,考察性别和地区差异下,教育和其他因素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从而为制定国民教育和健康政策提供事实依据。
本文总体上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第一部分,第二章至第三章为第二部分,第四章到第五章为第三部分,第六章为第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这一部分主要对教育程度与健康水平关系研究的现实背景作了简单地介绍,并对本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作了初步的概述。最后,介绍了整个论文的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的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是关于卫生经济学的基本文献和理论综述、中国教育卫生现状的分析。在第二章,首先对卫生经济学的产生进行了回顾,介绍了卫生经济学的定义及其演进的历史,同时也重点介绍了其产生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接着,我们介绍了卫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首先,从微观来分析卫生经济学,即从医疗保健服务的供给和需求来分析。其次,从宏观来分析卫生经济学,考察医疗保健市场的供需均衡、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产业的产业结构、激励机制等对医疗保健服务效率的影响,分析不同产业结构下的医疗卫生资源分配效率和公平等。
最后是基于医疗保健市场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对政府功能的研究,提出政策制定的建议。第三章主要是基于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的教育和健康现状,介绍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普通教育和特种教育的发展状况,及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各方面的介绍和分析。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第四章在区分了广义社会健康资本与狭义健康资本的基础上构建了两种动态模型,在对参数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些富有政策内涵的命题和结论。第五章,本文关注的重点从理论研究转移到了实证数据分析,并构建了自选择偏差模型,利用OLS,IVWLS三种方法,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及自评健康(self-rated health or perceived health)作为健康衡量的指标,考察性别和地区差异下,教育和其他因素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从而为制定国民教育和健康政策提供事实依据。第六章,在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对于中国健康和教育事业的政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