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荒野解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ramisu_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许多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反复出现的核心主题,“荒野”曾被不同时代的众多美国作家描述,并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荒野是受人类干预最小或未经开发的地域和生态系统,是真实的、自在的自然,即原生态的自然。美国人民是一个在荒野中缔造社会的民族。与欧洲相比,北美那广阔而未开垦的土地、无边无际的荒野,被认为是真正的美国特色。《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一1910)的代表作。该作品自1884年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但从生态批评视角对该作品中的“荒野”主题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见。因此,本文将着力探讨《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这部典型美国小说作品中的“荒野”意象,利用生态批评理论从自然荒野、精神荒野和生态荒野三个维度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进行解读。本文由五部分组成。前言主要介绍马克·吐温的生平,以及《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主要内容,简要梳理国内外对这部作品的研究。第一章,探讨了小说中对美国西部自然荒野的描述,也就是地理意义上的荒野。第二章探讨人类精神层面的荒野,主要表现在哈克对自由的孜孜追求和在追求自由中遇到的困惑,以及与来自文明社会的威胁的抗争。第三章写生态意义上的荒野,着重强调小说中对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展现和暗示。人类和自然的和谐。最后结论部分,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部小说中的“荒野”意义进行综合阐述。
其他文献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公认的文坛巨匠。其作品扎根于美国南方,探索了南方社会的命运及全人类的精神危机。《押沙龙,押沙龙!》以美国内战前后的南方社会为背景,展现了萨
三唑磷引发晚稻稻飞虱种群猖獗增长张爱华(湖南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长沙410027)易光辉等(1995,本刊)报道了三唑磷刺激稻飞虱产卵的结论。张内河等(1996,本刊)报道在湖南早稻上,移栽后25d起,用于防治二化螟
图像匹配(Image Matching)是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它是指采用某种有效的匹配算法将在不同传感器、不同时间、不同视角及不同拍摄条件下获取的包含同一
在湖南宁乡经2a早、晚稻大田试验表明,三唑磷在水稻分蘖期施用可引起穗期稻飞虱数量的明显增加,建议慎用。
本论文研究了复合纤维素酶系改性二次纤维纸浆后,在确保纸浆强度损失尽可能小的前提下,二次纤维纸浆滤水性的改善情况。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研究了磨浆顺序对酶改性的影响,酶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天然林的现状和存在的生态经济问题,阐述水源区天然林恢复与保护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实施天然林恢复和保护的基础条件和有利因素,提出天然林恢复、保护
<正>如果您看过《头文字D》或《速度与激情3:东京漂移》一定会对其中的漂移镜头历历在目,美国拉力赛车手KenBlock驾驶着斯巴鲁WRX STi鬼斧神工般的漂移视频也让网友们唏嘘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也随之产生了深刻的变革:知识与经济的结合更为紧密;科技进步加深了人们的创新观念;社会劳动力的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竞争进一步加剧;社会变革不
近十几年来,中美贸易顺差逐年扩大。2011年全年我国实现对美贸易顺差2023.4亿美元。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已经凸显并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贸易失衡对两国的经济发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