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经济而言,基础设施投资在需求侧与供给侧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和投资的快速增长,可以增大对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市场需求,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方式和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在“稳增长、调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与产能过剩缓解的双重目标,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虽然中国基础设施总量建设成绩斐然,但是人均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很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构建了包含基础设施投资、产能利用率与经济增长的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基础设施→经济增长”、“基础设施→产能利用率→经济增长”两种渠道下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分析了基建规模、投资效率两种因素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作用机制,主要结论为:1.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渠道分析:(1)在“基础设施→经济增长”直接影响渠道中,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倒“U”型特征。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不仅能够直接促进资本积累,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有效增加社会总需求,推进资本深化,产生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与此同时,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所发挥的正外部性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私人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的趋势。基础设施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发挥还受到边际产出递减规律、拥挤程度的制约;(2)在“基础设施→产能利用率→经济增长”间接影响渠道中,基础设施投资增加通过多种途径有效提高了产能利用率,实现了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促进作用。具体而言,基础设施建设对上游产能过剩行业的原材料产生了大量的引致需求,缓解了绝对过剩;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并缓解有效供给不足的现状,化解了结构性过剩;完善的基础设施也能够降低私人资本的折旧率,提高产能利用率;(3)综合两种渠道的影响,在基础设施投资影响经济增长的总效应中,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具有倒“U”型关系。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相互联系,直接效应促进资本积累,间接效应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共同推动了经济增长。由于基础设施通过直接效应对资本积累的贡献远大于间接效应,所以直接效应对产出的贡献更为显著。2.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作用机制方面,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和投资效率关系到基础设施在经济增长和福利增进中的作用效果。(1)基础设施规模效应:在经济增长方面,随着基础设施投资的持续增长,各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所形成的网络效应使得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逐渐发挥,基础设施网络效应在经济增长中作用发挥的主要机制是加速资本深化;在社会福利方面,随着基础设施投资的持续增长,规模效应对于社会福利始终具有正向影响,表现出与经济增长的一致性;(2)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在经济增长方面,随着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效率的提高会改善基础设施资本存量水平和优化政府支出结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但在过高的基础设施投资水平下,效率增进对于基础设施投资作用提升的贡献十分有限,最终导致经济中的产出水平下降。在社会福利方面,随着基础设施投资占比的增大,提高投资效率始终能够增加社会福利,其对经济增长与福利增进的影响表现出不一致性。最后,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如下:(1)在基础设施投资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研究中,产能利用问题往往被忽视,实际上,基础设施投资通过改善产能利用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是其外部性发挥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研究了基础设施投资通过影响产能利用率进而作用于经济增长的间接渠道;(2)中国经济增长中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拥挤性是否存在,上述特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如何,目前相关研究和关注较少,本文将基础设施规模效应纳入到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规模效应对于经济增长与福利增进的作用;(3)投资效率不高、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低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另一重要问题,本文模拟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利用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对于实现高质量的基建投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