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燃烧全粒径飞灰生成机理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aizhenze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粉燃烧产生的飞灰颗粒物,既是燃煤电站颗粒物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造成炉内积灰结渣的重要隐患。工程实践表明,近年来大量高碱煤种的燃用具有加重炉内积灰结渣的倾向性。随着煤电机组智能化升级与灵活性调峰改造,深入认知煤粉燃烧飞灰生成过程对于变负荷条件下受热面灰渣防控与颗粒物排放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以上背景开展煤粉燃烧全粒径飞灰颗粒物生成机理研究,旨在为煤电机组燃烧优化与灰渣控制提供关键理论支撑。首先,采用清华大学25kW高温一维炉开展Na含量为6%左右的高碱大南湖煤燃烧细颗粒物PM10演化特性研究。通过分析不同采样口颗粒物样品特性,获得了大南湖煤挥发分燃烧阶段、焦炭燃烧阶段和焦炭燃尽阶段PM10质量分布和元素分布的演化规律。重点探究了煤粉燃烧各阶段AAEM元素在超细颗粒物PM0.1、亚微米颗粒物PM0.1-1和微米级颗粒物PM1-10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针对高碱煤挥发分燃烧阶段Na元素大量存在于超细颗粒物中的实验现象,选用一种Na含量更高的准东煤,采用可视化多元平焰燃烧器(又名Hencken燃烧器)开展煤粉燃烧初期超细颗粒物生成机理研究。基于时间尺度分析方法,发现了准东煤热解、Na元素相态转变和超细颗粒物生成在特征时间上的一致性。类比多组分金属火焰合成过程,揭示了煤粉燃烧初期超细颗粒物生成的“热解-核化-聚并”新机制,进而建立了基于群平衡理论的超细颗粒物生成预测模型。进一步观测了不同煤种燃烧中的动态破碎特性,总结出煤粉颗粒在不同燃烧阶段破碎行为的主要特征。基于硬球模型的思想,发展了接近真实三维情况的煤粉燃烧内在矿物质向飞灰颗粒物转化模型,并分别采用序列破碎模型和边缘破碎模型描述煤粉热解和焦炭燃烧阶段破碎对内在矿物质迁移转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准东煤热解阶段发生的破碎显著提高了PM2-10的量,并最终导致粗模态颗粒物质量分布曲线呈现双峰形状。最后,本文开发了一种可预测煤粉燃烧全粒径飞灰颗粒物生成的机理模型,成功预测了传统神华烟煤、高钠准东煤和高钠大南湖煤一维炉燃烧实验中飞灰颗粒物的质量分布结果。借助模型敏感性分析方法,划分出由矿物质前驱物、矿物质破碎、内在矿物质和外在矿物质控制的飞灰颗粒物粒径区间。定量表征了颗粒碰撞聚并、入炉煤粉细度和燃烧条件波动对飞灰颗粒物生成的影响。
其他文献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论断,以及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必须实行民主与集中相统一的机制,描述了中国公民个性发展道路的民族特征。梳理以晋察冀边区为主
随着文明武汉创建工作的推进,武汉市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整体有所提高,但是在日常生活细节上仍然存在很多不文明现象。文章提出了创建文明武汉需要市民、政府、道德模范多方联
在分析FTMA 算法和 Basic 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实时系统的时钟同步算法N-Message 算法.给出了算法的性能评价指标,并 通过实验证明 N-Message 算法优于FTMA 算法.
雷达潮位仪是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潮位观测的新型验潮仪器。本文介绍了雷达潮位仪的测量原理、结构组成、设计思路,论述了雷达潮位在潮位观测中的实际应用,预测了雷达潮位仪在国内的应用前景。
二醋酸纤维素不对称膜是非荷电膜。当这种膜分隔两相同组份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时在膜的两侧产生电势,称为不对称膜电势。该电势产生原因是膜内外化学势差,引起离子向膜内扩散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在书籍管理过程中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大幅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以及用户的服务体验。对基于物联网的图书动
针对吉林热电厂两台200MW机组给水PH值调节困难的问题,通过结合生产实际对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目的 CBCT评价GBR-正畸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槽骨开裂和骨开窗的长期疗效方法选择33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病例的前牙共198颗,其中正畸组114颗(G1:上前牙72颗,G3:下前牙42颗),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实施.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心中已逐渐扎根。与原来教学目标的维度相比,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三维目标中的
今年是“基层减负年”。中办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要求,从领导机关首先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做起,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行动,发扬斗争精神,对困扰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