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曲康唑(ITZ)属于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通过特异性阻断脱甲基生成麦角甾醇的过程来达到抗菌的效果,临床主要用于深部真菌所引起的系统感染。但由于ITZ属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II类药物,低溶解性限制和影响了药物的有效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本文以增加药物溶解度为切入点,采用纳米药物晶体技术制备ITZ纳米晶体,以期通过减小药物粒径,增加药物溶解度和溶出度,改善吸收,进而提高生物利用度。本文分别建立了UV法和HPLC法测定ITZ的溶出度和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学研究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稳定,适用于ITZ的质量研究。采用介质研磨法制备ITZ纳米晶体,并研究了该方法的工艺条件。以粒径及PI值为考察指标,对主药浓度、稳定剂种类及用量、机器转速、研磨时间、研磨介质用量等参数进行了单因素考察;在此基础上,设计了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进而确定了实验条件下ITZ纳米晶体制备的优化工艺为:稳定剂浓度为20%、主药浓度为200 mg/mL、研磨珠用量为25 g,研磨时间为8 h。对ITZ纳米晶体的粒度、外观形态、晶型以及溶解度与溶出度等药剂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自制纳米晶体呈块状不规则形态,平均粒径为298 nm且粒度分布比较均匀;纳米化后ITZ的晶型和化学结构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ITZ纳米晶体的溶解度高于普通原料药,其溶出度较原料药与市售普通胶囊相比也有较大提高。本课题确定了ITZ纳米晶体胶囊的处方及工艺:称取干燥的ITZ纳米晶体适量,滑石粉用量为纳米晶体的0.3%,混合均匀,用胶囊填充板灌装于2号胶囊壳中,制成规格为100 mg的ITZ纳米晶体胶囊。对自制胶囊进行质量评价,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胶囊剂项下要求,质量稳定、含量均匀,溶出度明显提高且批间体外溶出行为相似,重现性良好。本课题以Wistar大鼠为试验动物,建立了HPLC法测定血浆中ITZ含量的方法。以ITZ原料药和普通胶囊为参比,采用单次给药试验,对自制胶囊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试验结果:口服ITZ自制胶囊、原料药和市售胶囊后,血浆药物峰浓度Cmax分别为1104.25±43.58 ng/m L、258.71±12.37 ng/mL和460.63±21.26 ng/mL,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25180±251.13 ng?h/mL、9995±301.22 ng?h/mL和15060±198.61 ng?h/mL。研究结果提示,与原料药和市售胶囊相比,自制ITZ纳米晶体胶囊可显著改善药物吸收,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其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251.9%和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