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语文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加强。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语文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以及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孟子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不讲究宏观的有效策略,必不能产生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探讨:第一部分:语文课堂有效教学问题的提出。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受教育者对语言文字的认识和实践的活动。而由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渐进性、学生语言积累的缓慢性和学生语感养成的模糊性的原因,语文课堂实效性一直受着制约。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部分首先指出了有效教学提出的背景及意义,然后提出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同时分别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做了简要介绍,最后对有效教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本部分拟结合个案和实践,通过对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与策略的探究,审视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揭示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高投入、低产出”的突出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一)教学目标设计盲目。(二)教学双方缺乏有效合作。(三)教学形式过于追求活动化。第三部分:在新的课程观、课堂观、教学观、评价观的指导下,从新的视角来展现对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思考和探索,初步形成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它具体包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以学情为基础,体现针对性、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准确性、以教材为根本,体现可测性、以课标为依据,体现全面性;(二)实施有效的教学双方合作——教师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三)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创造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形式、注重内容和形式的有效结合、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以上,为教师教学提供可参考性的策略,为建立有效的语文教学机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