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社会历史原因,香港一直处于多重意义上的边缘境地。成长于后殖民岛屿的女性作家施叔青,则是“边缘的边缘”,其作品“香港三部曲”对香港百年历史的寓言式书写更堪称“香港意识”的最后总结。本文以“边缘”作为考察施叔青“香港三部曲”的视角与研究支点,首先对香港颇具边缘特质的文化背景及后殖民处境作出探索与分析,以了解施叔青香港历史书写的文化动因。然后在此前提下,深入小说文本,具体分析“香港三部曲”中所描写的,被宏大历史书写习惯性忽略的边缘女性、边缘族群、边缘历史特点。并有意加深考察力度,结合女性书写特质以及香港本土文化因子,运用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批评方法对“香港三部曲”进行深入的文化分析。另一方面,本文从“香港三部曲”小说文本书写的方法与技巧来发掘施叔青“边缘挑战中心”的书写策略,并从位处边缘的女性作家对于叙事手段的选择上去发现香港文化与文学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中寻找一种沟通。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施叔青生平与创作情况和作品研究现状,以及本文撰写的动机与研究范围。第二部分从论文所选取的“边缘”角度入手,对香港的边缘性,以及施叔青创作中的边缘视角进行分析,并探讨二者在边缘属性上所达到的一致,即施叔青的边缘视角如何契合边缘香港的书写问题。第三部分则主要致力于“香港三部曲”中所表现出的有关边缘历史、边缘人群追索人物谱系,考察华洋关系、边缘文化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分析施叔青如何根据其文本中的历史演绎与社会想象模式来捕捉其所欲呈现的香港特殊的历史经验、位处边缘的社会文化场域以及复杂的种族与文化认同问题。第四部分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施叔青如何通过边缘书写的技巧以及不同于男性历史书写的策略,解构宏大叙事,力图发现施叔青以小博大的书写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小说与戏剧的文本互涉,二是回环往复的叙事艺术,三是层出不穷的象征手法。第五部分是结语,总结施叔青如何拆解、颠覆与改写由男性社会文化体制下所衍生出来的种种规律与典范,让久被压抑的边缘女性、边缘文化、边缘历史得到发声与再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