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以及土地用途的转变,城市及其周边土地不断增值,增值幅度、趋势与增值形成机理也在发生变化。针对现阶段土地增值收益形势的新变化,本研究以济南市为例,借助GIS工具,利用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城市土地增值收益的时空格局,进而分析城市土地增值收益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新形势下城市土地市场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在土地增值收益问题的研究中,过往的研究大多只关注土地增值收益的产生机理及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和制度的讨论。本文以济南市为例,利用济南市建成区范围内2011-2015年的土地出让、土地征收、城市规划建设等相关数据资料,建立土地交易信息空间分布图层。按照出让价格扣除土地取得成本来界定土地增值收益,测算出每一宗出让土地的增值收益幅度。利用ArcGIS进行空间插值,形成各年份、每一地类的土地增值收益分布图,进而分析总结济南市土地增值收益的时空分异规律。随着城市化的推进,2011-2015年济南市一级土地市场土地增值收益水平长期维持在高位,土地增值收益占土地出让金比值有所起伏,但所占比例均超过70%。在时间上,单位面积的土地增值收益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上,三类用地的土地增值收益在空间上都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住宅用地与商业用地形成了较为明显的高值区域和低值洼地,规律性较为明显,而工业用地在空间分布上分布则较为均匀。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梳理影响土地增值收益的因素,使用GWR方法进行模型构建和计算,结果显示:2011年济南市建成区土地增值收益主要影响因素为公交枢纽、商业网点、中小学和主干道。其中,离中小学和公交枢纽的距离越近,土地增值收益幅度越高,其他因素均表现为土地增值收益随距离增加而上升。从影响程度来看,中小学对土地增值收益的影响最大。2015年济南市建成区主要影响因素为中小学、公交枢纽、主干道、公园。其中,离主干道与公交枢纽越近,土地增值收益程度越高,而离中小学与公园距离越远,土地增值收益越高,主干道对土地增值收益的影响程度最大。通过对2011年和2015年土地增值收益各因素影响系数的变化对比可见,在济南市城市化扩张的过程中,交通条件对土地增值收益增长的贡献度不断加大,而商业网点、中小学、公园等影响因素对济南市土地增值收益的增长贡献度有所减弱,政府机关对济南市土地增值收益的影响程度较小且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