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哲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传统理论哲学的论域中,要么把实践理解为一种道德践履,从而使二者关系简化为德性的实现问题,要么把实践仅仅理解为日常生活,而把理论置于纯粹逻辑思辨的神圣殿堂,于是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从而消解了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实践置于核心地位,完成了由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变,这种转变不是为哲学增加了一个新的范畴予以诠释,也不是仅仅用实践的观点去解释历史的生成,而是把全部的理论旨趣指向改变不合理的现存世界,这就使哲学的使命、性质和致思理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马克思的哲学理论不再是“书斋”里苦思冥想的产物,而是来源于改变世界的实践并服务于这种实践。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地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如何理解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而言是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联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在他们看来,这些理论和经验都是经过革命实践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十月革命经验的教条式运用使中国革命的早期活动遭受了严重挫折。在毛泽东看来,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必须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之间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建构适合于中国革命实践需要的具体的“法则性思想、理论、计划或方案”,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统一。在这一思路指引下,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的具体环境和历史条件结合起来,与中国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与中国革命实践的实践主体——人民群众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中国的国情、解决中国革命实践的实际问题,建构了中国革命实践的伟大蓝图,在这种蓝图的指引下,中国革命的实践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统一。在毛泽东看来,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必然是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具体化为适应实践条件的实践观念才能够实现。理论不能直接作用于实践和现实,而必须通过一定的中间环节才能完成二者的统一,这个中间环节就是针对实践活动的理论现实化的具体方案。对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过程而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过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写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理论去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这种新的理论不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中去搜寻所谓“绝对真理”的只言片语,而是以中国革命的历史条件为依据,立足于对现实实践环境的深刻认识,制定的具体行动计划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