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朝鲜族是跨境民族,随着历史发展留有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文化是文化之根、民族之根。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命题之一。因此,对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要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和相关的基本理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人们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学者的观点也不尽相同。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缘起及界定的分析和探讨,本文认为:在中国文化语境下,以传统文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主体,更有利于研究和保护,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这一术语的内涵,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具体的民族历史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一般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传承性等共性,又有自身的特点。朝鲜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凝聚着民族的精神与力量,她对维护民族团结、维系民族生存等具有不可估量的多重价值:既体现了丰富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又体现了促进民族发展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同时,她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又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因此,了解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内容和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抢救和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处于开发与保护的两难困境。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商品化或为走向市场而成为单纯的表演,致使其逐渐脱离生活,丧失原意,保护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要求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又存在重申请、轻保护等诸多问题。如何做好保护与传承工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通过以朝鲜族象帽舞为典型的个案分析,比较有针对性地阐述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问题。探究保护与传承的现实路径,确立整体性的保护思路和原则,发展文化产业,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保护,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其可行性、合理开发利用,从而探究“活态传承”的有效路径,并且提出适时有效的保护与传承的举措建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非权宜之计,只有深入民间,才是最有效的保护,才能实现其价值。建议政府方面采取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唤起并提高民众的自觉意识,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传承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