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基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视角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657592895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这一命题,就是马克思对现代社会人的主体性现状的概括。马克思对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以此为视角来展开,并贯穿其理论研究的全过程。基于这一视角,本文对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研究主要从三个层次展开讨论。   (一)主体性作为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在现当代社会以商品生产的方式存在,并表现为一种物化的、“不在场”的境遇。面对主体性的这一境遇,当代主体性理论无论是一种积极的理论革新,还是一种消极的理论“终结”,都是对主体性的一种理论性重构。马克思主体性思想作为迄今为止最为深刻的理论,对于回答和解决现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主体性问题,并未过时。   (二)马克思主体性思想是在对传统内在理性主体性思想的批判与近代主体性境遇的反思中形成的。近代主体实践水平的工业变革及理性主体性的确立,使得主体性在对象性关系中从一种自在的存在转变为一种自为的存在。主体性冲破了人与人的依附关系,走向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发展。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主体性这种自为的、物化境遇一方面根源于主体实践活动的不断变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主体所处社会关系对主体性的制约。因此,主体性作为对主体活动的现实反映,表现为一种历史性的发展过程。   (三)马克思主体性思想既有力地回击了主体性的“消解”论,又为主体性理论的建构提供了新的思维方法或途径,即对主体性理论的建构必须立足于主体的实践活动与主体所处的社会关系。对当代中国人的主体性来讲,其正处于人的依赖关系与物的依赖关系相并存的双重境遇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主体性发展有着不可避免的内在矛盾。因此,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对当代中国主体性理论的建构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以华油杂62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10个播种量(11.25~45.00kg/hm~2)对油菜绿肥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的影响,为确定晚播油菜绿肥适宜播种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播种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当前社会中较为突出的一个文化现象。从事实层面来讲,它将构成艺术的诸多审美因素带进了日常生活的范围,使日常生活的众多呈现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审美的特
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必须牢固树立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立足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有所突破的创新意识,这三种意识对如何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In
本文概述了西方科普发展历史,指出科学普及与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同时起步,伽利略不仅是近代科学的创始人,同时也是科普事业的发起者。在此基础上总结科学普及的五大功能:获取支持的功能、启蒙思想的功能、分享科学的功能、娱乐大众的功能和理解科学的功能,并对五大功能在西方科普史中的具体表现逐一进行详细论述。在面对中国科普史时,选取三大标志性事件作为具体样本,具体包括严复翻译《天演论》,为中国科普事业之起步;《十
学位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碳化钽(TaC)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PS制备方法在温度高于
连载rnNOKIA手机的测试模式(BTS TEST),通常又称工程模式,有比普通专业测试手机更强的测试功能,它包含了大量的无线参数、GSM系统信息以及数十项手机内部测试功能的显示,比如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澳大利亚学者格迪斯在《山地民族》一书中写有:“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
学位
人类之所以是连续不断的,这主要是因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具有历史的继承关系,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推动生产力的持续进步。在面临国际文化渗透的情形之下,一个民族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