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涉及神经、内分泌、代谢及卵巢局部等多种调控因素,表现为排卵障碍、高雄激素血症及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为主的复杂性、异质性临床综合症。脂肪组织作为胰岛素作用的经典靶器官之一,尤其是内脏脂肪组织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脂肪组织作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以分泌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即脂肪因子。网膜素-1(omentin-1)是近几年来发现的重要的脂肪因子,广泛参与糖脂代谢、炎症、血管功能等,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而PCOS作为一种代谢综合征疾病,网膜素-1在其中的表达国外研究显示是下调的,而国内鲜有报道。对于伴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提高胰岛素敏感的药物逐渐应用临床,二甲双胍最为常用。因此本研究通过皮下注射雄激素的方法,建立PCOS大鼠模型,该模型与人类PCOS的代谢特点相似,并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网膜素-1在正常大鼠及PCOS大鼠中表达的变化及二甲双胍的干预作用,从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二甲双胍对PCOS的治疗作用。方法:21日龄雌性SD大鼠45只,适应性喂养2天后,从中随机抽取11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17只作为PCOS模型组(MO组),17只作为二甲双胍治疗组(MF组)。MO组及MF组大鼠每日皮下注射1mg/100g体重的丙酸睾酮溶液,对照组同期皮下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5周。5周后检测MO组及MF组大鼠血清睾酮升高及宫颈粘液涂片连续出现羊齿状结晶者符合PCOS模型。造模成功后MF组每天给予二甲双胍200mg/kg,用无菌蒸馏水溶解灌胃,NC组及MO组每天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3周。在MF组最后1次用药24h后,各组大鼠行水合氯醛麻醉,快速心脏缺血法致死,测空腹血糖(FBG),收集血液分离血清,放射免疫法测睾酮(T)、雌二醇(E2)、孕酮(P)、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胰岛素(FINS),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omentin-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留取双侧卵巢组织称重,进行病理学HE染色观察卵巢形态学变化。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实验前三组大鼠体重无差异,8周末MO组大鼠体重较NC组无差异(P>0.05),MF组大鼠较NC组及MO组体重下降(P<0.05),MO组、MF组卵巢重量、卵巢重量/体重较NC组增加(P<0.05,P<0.05,P<0.05,P<0.05),但MF组卵巢重量、卵巢重量/体重较MO组下降(P<0.05)。2实验5周末MO组及MF组大鼠中除5只大鼠恢复排卵外,余29只大鼠动情周期失去规律性变化,均为羊齿状结晶,提示无排卵,NC组大鼠保持规律的动情周期,羊齿状结晶及椭圆体均可见。8周末MO组大鼠涂片均为羊齿状结晶,仍未恢复排卵,MF组大鼠部分恢复排卵,NC组大鼠仍保持规律的动情周期。3MO组及MF组大鼠卵巢体积增大,色苍白,表面可见扩张的囊泡,白膜增厚。NC组大鼠卵巢色泽红,表面光滑。HE染色镜检, MO组大鼠卵巢可见早期发育较多的小卵泡及闭锁卵泡,囊状扩张卵泡明显,卵泡内卵母细胞消失,颗粒细胞层数减少,卵泡膜细胞增生,黄体数量明显下降,卵巢白膜增厚。MF组也有上述变化,但程度较MO组减轻。NC组镜下卵巢结构清晰,可见多个黄体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颗粒细胞呈多层,形态完整,排列整齐。4实验8周末MO组大鼠血清T较NC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E2,P较NC组下降(P<0.05,P<0.05),但LH,FSH,LH/FSH较NC组无差异(P>0.05,P>0.05,P>0.05)。MF组血清T较MO组无差异,但仍高于NC组(P>0.05),E2较MO组升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而P较MO组升高,有明显差异(P<0.05),LH,FSH,LH/FSH较MO组、NC组仍无差异(P>0.05,P>0.05,P>0.05)。5MO组大鼠8周后FBG,FINS,HOMA-IR较NC组均升高,有明显差异(P<0.05,P<0.05,P<0.05),MF组FBG,FINS,HOMA-IR较MO组明显下降(P<0.05,P<0.05,P<0.05)。6MO组血清TNF-α较NC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MF组较MO组下降,有差异(P<0.05),与NC组比较无差异(P>0.05)。7MO组血清omentin-1较NC组下降(42.83±30.34,P<0.05),MF组较MO组升高,有差异(70.01±32.39,P<0.05),与NC组比较无差异(P>0.05)。8相关分析:血清omentin-1与P成正相关(P<0.05),与卵巢重量/体重,T,FINS,HOMA-IR,TNF-α成负相关(P<0.05,P<0.05,P<0.05,P<0.05,P<0.05),与E2,LH/FSH,FBG无相关性(P>0.05,P>0.05,P>0.05)。结论:1应用皮下注射雄激素法构建的PCOS大鼠模型,其排卵功能障碍及相应的代谢紊乱与人类相似,且该模型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此模型可用于研究PCOS的发病机制及干预因素对PCOS的直接作用。2PCOS模型组大鼠血清网膜素-1水平明显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提示网膜素-1及肿瘤坏死因子-α与PCOS密切相关,可能在PCO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网膜素-1或许可作为诊断PCOS的指标之一。3二甲双胍还可能通过提高脂肪细胞因子网膜素-1水平来发挥对PCOS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