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尺蠖是我国主要茶树害虫之一,几十年来主要依靠化学防治,已致其产生较强抗药性,化学防治效果较差,必须开拓新的绿色防控途径。虫生真菌和昆虫信息素都是绿色防控的重要手段,虫生真菌侵染茶尺蠖幼虫,昆虫信息素可以调控茶尺蠖成虫行为,将二者结合起来将会有效压低茶尺蠖种群密度。寻找有效的茶尺蠖真菌并研制成高效的真菌制剂在茶园中使用,将利于茶尺蠖的长久控制。昆虫在寻找寄主植物的过程中,植物气味发挥着重要作用,若能查明植物气味对茶尺蠖的趋避效应,研制出信息物质趋避剂或将植物恰当的种植于茶园群落中,或综合利用信息物质与色彩诱虫效应,将可减轻茶尺蠖的危害,为茶园害虫防治做出重要贡献。本实验分为两部分:(1)从田间收集罹病茶尺蠖虫体,室内分离、纯化获得虫生菌株;培养性状及初步致病力比较筛选出若干菌株,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鉴定明确所选菌株的分类地位;鉴定菌株进行致病力分析比较,筛选优良高效致病菌株。(2)利用Y型嗅觉仪,以茶园群落中7种常见植物新鲜嫩梢为味源,洁净空气为对照,对茶尺蠖雌成虫进行室内生物测定;再以正己烷为溶剂,引诱或排斥效应明显植物嫩梢榨汁,汁液浸泡橡皮头24h制成诱芯,正己烷浸泡橡皮头作为对照,诱芯附于土黄色粘板组成诱捕器,气味以当量计算,进行田间诱捕试验,比较各处理诱捕效应大小,调查诱捕后虫口减退率。本试验的研究结果主要有:1.分离纯化得到20株虫生真菌,包括拟青霉、绿僵菌、黄曲霉、镰孢菌,以镰孢菌为主。初步筛选出培养性状较好的,有一定致病性的茶尺蠖真菌SX816、HZSN11、HZYF13、HZSN20。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4种菌株分别为: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ium、木贼镰孢Fusarium equiseti、茄镰孢Fusarium solani。2.7种菌株HZYF13、HZSN20、HZPF5、HZPF8、HZYF6、HZPF19、HZPF18中,HZYF13和HZSN20生长最快;8种培养基PDA、PSA、PPDA、SDAY、查彼Czapek、玉米、黄豆、水琼脂中, PSA和PDA分别最适合HZYF13、HZSN20生长,3种茶尺蠖真菌玫烟色拟青霉、木贼镰孢、茄镰孢中,玫烟色拟青霉致病力最强,茄镰孢次之,木贼镰孢最弱。3.室内生物测定时,6种寄主植物薄荷、迭迭香、茶树、吸毒草、万寿菊、碰碰香及非寄主植物薰衣草中,薄荷、迭迭香、茶叶和吸毒草的诱效明显,随剂量加大,均呈抛物线减少,薄荷引诱力最强;中低剂量时,碰碰香和万寿菊呈弱引诱效应,随剂量增加显弱排斥效应;高剂量时薰衣草显著排斥。田间诱效从1.5 g薄荷/诱芯、对照、1.5 g万寿菊/诱芯、0.75 g薄荷/诱芯至1.5 g茶叶/诱芯,依次增加且1.5 g薄荷/诱芯的诱效显著弱于对照。诱捕后可使当代成虫产卵量减少,次代幼虫虫口密度下降。本研究发现了数种虫生真菌可用于防治茶尺蠖幼虫,发现薄荷、薰衣草分别引诱和忌避茶尺蠖成虫,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茶尺蠖成虫,可将虫生真菌类和植物信息素有效地结合,促进茶尺蠖地绿色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