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岁末,武汉“1+8”(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咸宁、仙桃、潜江、天门、孝感)城市圈被国家批准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这意味着中部地区城市圈已逐渐成形,城市圈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单元。但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会导致对各种资源的高需求,而土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在数量上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城市圈发展需求,因此,转变粗放的用地方式,提高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已经日渐成为当今重要的战略议题。   本文首先在对国内外城市圈发展及土地利用结构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概念;并对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进行了理论分析,包括城市圈发展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地租理论、政策影响和聚集效应理论下城市圈土地结构的形成机理;产业状况、交通条件、自然因素和政策制度对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的影响;以及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评价对城市圈发展的指导作用,和其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并在此背景下,构建了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评价的模式,该模式能较好的体现城市圈土地利用的系统性、演化复杂性及土地政策的重要性等特点。   其次,在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武汉“1+8”城市圈作为研究区域进行实证分析,运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的概况。并以此为基础,运用数据包络法和附带约束条件的DEA模型,对武汉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进行测算,并从测算结果、结果值比较、土地结构效率变化差异以及结构调值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的土地结构效率。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未达到最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作为核心城市的武汉市,其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以及土地结构效率明显高于圈内其他城市;圈内城市土地结构效率的差异在逐渐缩小,武汉城市圈土地结构演化正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最后,在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理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武汉城市圈土地结构存在的问题,从强化土地利用规划、以两型社会发展目标为指导、加强城市圈创新发展和城市间产业关联、加强城市圈交通一体化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主要问题之一,如何才能让所有的老人能够安享晚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家庭养老模式一直
二十一世纪,有关教学效率的问题倍受重视。世界各国开展教育改革,以提高教学效率,加快人才培养的方式来应对逐渐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然而,从实践层面的真实情况看,教学现状与原
城市文化空间是城市活力的集中体现,研究城市文化空间的塑造手段对提升城市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国际城市的文化空间现状,
目的:在我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群(以下简称低保人群)中,由于支付能力有限,他们看不起病或因患重病家庭医疗费用负担过重而导致因病致贫,已成为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相吻合。因此,本课题拟以乌鲁木齐市城市弱势群体(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医疗救助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多年医疗救助工作的经验分析,从方法学角度和理论研究角度对低保人群的医疗救助制度进行研究,总结国内外
社会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多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其中涉及社会保障和信息技术两大领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具有政策性强、业务范围广、信息量大且数据交换频繁等特点。四川省社会保险管理信息化经过7年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迅速发展,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进入瓶颈期,处于诺兰模型第三阶段徘徊不前。我们所说的瓶颈期,指的是某个区间内信息化建设存在诸多不足,整体水平较低,无法满足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