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困境叙事——论90年代以来梁晓声的小说创作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梁晓声的处女作《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孕育而生的时候,梁晓声便与知青文学作家挂钩,他写的《年轮》《雪城》等知青作品,感动了一代人。80年代到90年代是梁晓声小说创作的过渡期和转型期,他的气质从高亢地表现知青生涯转变为平和地书写平民人生,90年代的他似乎被遗弃在文坛的角落,梁晓声依然用他敏锐的感知力捕捉平民生活的特质,在他90年代的作品中,他将目光投向生活中经济和文化地位都较为低下的弱势群体,反映生活百态,人情冷暖。对于梁晓声90年代以来的平民文学,理论界的系统研究更多着眼于小说中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往往对其小说的叙事策略浅尝辄止,基于这种现状,笔者结合作者作品,作家访谈和已有的研究,从其小说的生存困境叙事这方面深入探讨。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梁晓声从前期的书写到90年代的平民书写,阐述生存困境叙事的价值。  第一章重点探讨生存困境叙事的溯源,从两方面入手。一是90年代经济化浪潮下人们精神生活的荒芜,有着忧患意识的梁晓声作出了理性的抉择,二是因为作家从小的苦难经历使得他成为平民代言人,关注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  第二章主要探讨梁晓声小说里各类群体——农民、女性和知识分子等在经济化浪潮的泥淖中挣扎,彷徨,奋斗的身影,表达作者对底层人深切的关注和同情。  第三章主要分析梁晓声困境叙事的思想艺术特色,思想特色方面从三部分来述,一是其小说和鲁迅小说一脉相承的关系,二者作品内部共同展现的现实主义真实性,二是其小说展现的悲剧精神,三是苦涩和温情并存的精神世界。语言的质朴和寓言化风格是梁晓声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当然他的小说也有局限性,比如作品的想象空间不大,有的作品呈现出泛道德化倾向。  第四章结合文本进行哲学观照,分析其生存困境叙事的哲学理念,即用存在主义哲学和死亡哲学的理论解读文本。  结语部分总结了梁晓声后期生存困境叙事策略的意义,一方面他为卑微的群体发声,用温情抚慰被损害的人群,另一方面阅读他的现实主义作品可以帮助认识自身,找到自我,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其他文献
庾信的一生可以公元554年(梁元帝承圣三年)入北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庾信后期的情感、思想与行为充满了矛盾。庾信一直眷恋着故土,并因屈事魏周而忏悔,但庾信并没有因为这种
本论文借鉴西方“接受美学”的研究方法,对北宋三大古文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对柳宗元古文的接受情况做一个梳理和探讨,由于本论文主要侧重三大古文家对柳宗元古文的接受研究
本文是关于汉语定语的语义指向研究与教学,在对大量语料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定语的语义特征、语义指向的特点及其类型,探讨了定语的语义指向规律。本文的研究对于对外汉语
“韩国汉文小说”这一概念乃是袭用台湾林明德教授的提法,具体指古代韩国人用汉语写成的、表达韩国人民自身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的文学作品。韩国汉文小说种类繁多,内容丰富。
江南女性弹词小说是指明清时期以江南女性创作为主体的一种用于案头阅读的长篇叙事文体,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篇七言韵文形式,无论是人物肖像、对话、动作、事件、场景的
对书法教学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导入激趣、学有兴趣、练有乐趣,书山有路“趣”为径。 The calligraphy teaching made a unique view. Into the importation of interest, 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