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灰飞虱生物学及滞育特性的研究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l5667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广泛分布于中国水稻区,除以若虫和成虫刺吸为害外,还传播各种谷类植物病毒。然而,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滞育特性仍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本文研究了江西南昌种群的生物学、滞育特性及其发育速率与数学模型的关系。结果分述如下:1、南昌地区灰飞虱的生活史、繁殖和越冬生物学特性为了探明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在南昌地区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在实验室和自然条件下系统调查了该虫的年生活史,温度对其生长发育、繁殖、性比及翅型分化的影响,及其越冬生物学。结果表明,灰飞虱在南昌一年发生4~7代。在18~32℃,卵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若虫的发育历期在18~28℃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但若虫的发育历期在30和32℃时显著长于28℃的发育历期(P=0.000﹤0.05)。越冬个体的若虫期为143~187d。卵和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17℃和7.51℃。在室外,7月中旬高温下孵化的第4代若虫的发育历期也明显延长,显示了高温诱导的夏季休眠现象。在18~28℃,产卵前期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当温度上升到30℃时,其产卵前期比26和28℃下有所延长。产卵期在22℃最长,30℃下最短。成虫在20~24℃下的寿命最长。在28℃下,平均每雌产若虫量最大。不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雌雄比均接近1:1。在18~32℃,羽化的成虫均以长翅型占绝对优势。在自然条件下,越冬代和第6代羽化的成虫以短翅型占优势,其他各代仍以长翅型占优势。在自然条件下,9月中旬孵化的若虫就有少量个体滞育越冬,10月中旬后孵化的若虫全部进入越冬。越冬若虫的龄期为1~5龄。春季当日均温高于10℃,越冬若虫在3月上旬开始羽化,4月下旬羽化结束。表明越冬若虫滞育解除的迟早主要取决于3月份的温度。本研究为该虫发生的预测及有效防控提供基础资料。2、灰飞虱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型研究灰飞虱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实验数据符合表现型-2模型,因为该模型可以同时提供发育起点温度和发育温度最大值。卵的发育起点温度(10.0℃)和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7.5℃)不同、卵的发育温度最大值(35.5℃)和若虫的发育温度最大值(30.2℃)也不同。雌若虫和雄若虫发育起点温度没有显著差异,而雌若虫和雄若虫发育温度最大值差异很小(95%置信区间的差异:[0.007℃,0.043℃])。等速率假说认为同种昆虫不同阶段的低发育值可能是一个常数。然而,目前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反例:灰飞虱卵和若虫的低发育值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证实了等速率假说并不适用于所有昆虫。此外,我们采用Lactin非线性模型来分析发育速率。我们发现,用表现型-2模型和Lactin模型分析的起点温度和发育温度最大值非常接近。本文通过不同温度下大量实验样本数据,提供了灰飞虱可靠的热物性参数预测值。对探索气候变化与灰飞虱在水稻上的爆发关系是非常有用的。3、灰飞虱的滞育诱导和滞育解除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以3龄或4龄若虫进入光周期诱导的滞育。该虫的光周期反应曲线表明,灰飞虱是一种长日照类型的昆虫,25℃下其临界日长为11h,22,20℃下其临界日长为12h,18℃下其临界日长为12.5h。3龄若虫对光周期最敏感。20℃下的光周期反应曲线表明,极长的长夜导致了滞育率逐渐下降,全暗时个体全部发育。诱导50%个体滞育需求时间在短夜循环和长夜循环中明显不同,一个短夜的诱导效应相等于3个长夜的诱导效应。将在18、20和22℃短光照(LD11:13, LD12:12和LD13:11)条件下诱导的滞育个体转入25℃长光照LD15:9条件下进行解除,结果发现在12h下诱导的滞育的滞育持续期显著低于在10和11h下诱导的滞育若虫。将滞育若虫转到18℃长光照LD15:9和短光照LD11:13下解除滞育,短光照LD11:13下的滞育持续期显著长于长光照LD15:9的滞育持续期。将滞育若虫转到18,20,22,24,26,28,30和32℃8个温度下解除滞育,结果表明,其滞育解除的最适温度为26和28℃。低温5℃处理不同时间后并没有缩短滞育持续期(把低温处理时间算入在内)反而延长了。在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孵化的若虫有50%个体进入滞育,在这期间温度低于20℃,日照在12h10min和12h32min之间,这也是田间滞育诱导的临界光周期,与在18℃下临界日长12.5h相似。在春季,越冬若虫于3月初或3月下旬开始羽化,在这期间温度稳定上升到10℃以上,表明春季越冬若虫羽化的迟早取决于3月份的温度。
其他文献
在航空遥感技术研究中,经常会需要获取大量的各种成像条件下图像。但实际上,由于成像条件限制,经常只能获得特定条件下的部分图像序列,如果当前拍摄摄像机的拍摄状态(位置或
颅内介质目标的近感探测问题,是近年来生物电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方面,发展颅内电磁目标的近感探测技术,对于颅内疾病诊断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因此,该技
本论文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紫粒小麦中色素积累的模式。分别取授粉后15天、20天、25天、30天、35天的籽粒,观察其色素的积累规律。在授粉后15天的籽粒中,未观察到色素积累。在授粉后20天,花色素开始在种皮细胞中积累。在授粉后25天,花色素出现在果皮中,以后颜色逐渐加深,最后色素在种皮与果皮的所有细胞中均有积累。表明色素特异性地在种皮与果皮中积累。 由于DFR基因在花色素的生物合成代谢过程中起
布里渊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是一种新兴的传感技术,其是运用光纤中的布里渊散射对于温度和应变的敏感性对长距离进行传感探测。而布里渊光纤环形激光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和泵浦光相
先天性白内障又称婴幼儿白内障,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患病率为1-6/10000。在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中,大约8.3%-25%是遗传性的。其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
近年来我国三峡库区水上船舶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水上交通安全应急反应的总体形势依然严峻。目前,解决水上交通安全的首要任务在于及时了解库区内在港船舶的动态、发现航道的异
非编码小分子RNA(snmRNA)是一类功能广泛的RNA分子,它们以结构、催化或调控分子的方式参与细胞中的各种生命活动.大规模筛选和鉴定snmRNA、研究其结构和功能,对揭示细胞中的
本文对羊草人工草地喷施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脱落酸(ABA),油菜素内酯(BR)及其复配制剂提高羊草产量,改善羊草品质进行了初步地研究。在羊草的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三个不同生育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然后测定其株高、地上部分干重以评价对产量的影响,测定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质(CP)含量以评价对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A),与对照组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