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发展历程最长、发展基础最好、经济规模最大的流域经济带,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为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本研究以农田养分平衡分析为切入点,理解长江经济带的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期为农业养分资源区域优化配置提供决策支持。研究采用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建立农田养分平衡模型,分析了 2000-2016年长江经济带农田养分盈亏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价了农田养分利用效率和养分管理状况,主要结论如下:(1)长江经济带农田养分输入、输出总体呈上升趋势,各省市养分输入、输出强度高值区始终集中在中下游地区。从变化情况看,上海的养分输入、输出强度均为下降,江苏的输入强度为下降,浙江的输出强度为下降,其余省市除浙江的氮素输入为下降外,均为上升。从养分输入、输出构成变化看,养分输入中化肥是第一大输入项,其次是有机肥,各输入项在当年养分输入总量中所占份额基本保持稳定;养分输出中作物吸收是主要输出项,总体呈上升趋势。(2)长江经济带农田氮素盈余为下降,高度盈余区消失,低度盈余区增多,盈余较高的区域分布在浙江、湖北、重庆、贵州、云南5省;氮素损失为上升,低度损失区消失,高度损失区增加,损失高值省市为上海、江苏、湖北、湖南。磷素盈余为上升,低度盈余区增多,出现高度盈余区,为湖北;磷素损失为上升,高度损失区增加,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地区。钾素亏缺总体呈现出好转趋势,亏缺较高省份为上海、江苏;钾素损失变化趋势不大,基本保持稳定。(3)长江经济带农田氮素盈余在上游地区偏高,对土壤污染的潜势大,氮素损失在中下游地区偏高,对空气和水体污染潜势大,浙江、湖北需重视氮素的两种风险。磷素盈余污染风险较小,但损失磷素污染风险较高,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地区,湖北需重视磷素的两种风险。钾素表现为亏缺,且损失量也不大,基本上无污染风险,但钾素亏缺可能成为农业可持续生产的限制因素,江苏与上海需重视亏缺风险。(4)长江经济带农田氮素利用率有所上升,磷素与钾素利用率略有下降。依据养分利用率高低水平进行分区比较,浙江、湖北、重庆、贵州、云南的氮素,安徽、湖北、重庆、四川、云南的磷素,为重点整治对象;浙江、贵州的磷素为防控区,需强化检测和防控。各省市钾素输出大于钾素投入,均是钾肥重点补充对象。(5)长江经济带农田养分管理的分区结果显示,农田氮素产出与盈余情况明显好转,产出上升,盈余下降;农田磷素产出与盈余均为上升;农田钾素亏缺均为下降,输出除上海、浙江外均为上升。依据养分产出与盈余水平进行分区比较,安徽、江西、湖北的磷素,为高产出高盈余问题区;浙江、重庆、贵州、云南的氮素,重庆、四川、云南的磷素,属低产出高盈余问题区,为重点整治对象;四川的氮素,浙江、贵州的磷素,属双低问题区。钾素均为亏缺,上海、江苏属钾素高产出高亏缺问题区,上游4省及浙江属钾素低产出低亏缺问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