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语文病句题自1956年首次考查以来,已有近60年的历史,在高考语文试卷考查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往学界对高考病句题的研究局限在某一年的试题分析,或针对备考提出的相应策略,并不具有系统性与科学性。对于语病的研究,也只是就理论进行论述,缺乏广泛的现实依据及实践性。对于病句试题与语言学理论结合研究的专著,比较少见。笔者在之前的研究中,对1977年以来的病句试题,特别是2014年、2015年的病句试题,进行了初步地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笔者在本文中重点以近十年的试题为语料,建立语料库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发现病句试题的考查形式基本以“三错一对”的选择题为主,创新形式非常少;赋分上比较稳定但所占分值比例太低,无法体现该考点的重要性,也不能给予病句题以更高层次地创新;语料的选取上贴近社会实事、生活实际,具有现实性。在病句的错误类型上,笔者结合语言学相关知识,对语料进行了定量、定性的系统分析,并在统计分析结果中发现病句试题考查的重难点集中在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这三类,高考病句考点以语言的语法、句法知识为考查重点。本文总体上向学者、教学一线的教师、高考考生展示了一个系统的语病试题概况。笔者根据总的分析结果,指出了试题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适当的命题策略与原则,并根据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备考建议。就其考查重点来看,病句试题涉及最多的就是语法及句法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力求回归基础,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其次,遵循社会时政、当代文化等主导方向选择素材,紧跟病句试题命题的主导方向。再者,语言的应用都是在现实社会中的,不是在试卷中,试卷反映地也是生活中的病句,教师要带领学生从试题走向生活,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并发挥优秀经典阅读书籍的规范引导作用,让学生从点滴积累,逐渐提高标准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