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与产业升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a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长理论通过数百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始终是经济学家孜孜以求研究的焦点。从最早的古典经济学到近年来颇具影响力的新经济地理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劳动力、资本、技术、制度等这些驱动经济增长的因素被不断提出来,丰富和发展了经济增长的理论,但绝大多数理论与实证研究都取材于那些经济发达,资本雄厚,高科技人才集聚,科技实力强劲的国家和地区,而忽视那些区域经济增长碍于资金短缺和政府与社会关系非常重要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对这些国家来说如何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来撬动经济增长便成为首要的任务,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期的国家来说,其初始资本的积累非常重要,要完成资本的积累这一过程必须要通过城市化来实现,而这些大都市恰恰是全球化资本主义最先进入本土化的门户或是成为剥削积累的场所。土地由于其空间位置的固定性,成为仅有的能被地方政府控制的最大资源。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它们的经济发展已无需依靠土地等资源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而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土地开发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它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在诸如“发展是硬道理”,“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理念指引下,作为经济增长主轴的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自90年代后分税制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使中国的增长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惊人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奇迹之谜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渐进式且根本性的土地市场化制度改革,地方政府的实施和公众监督将事关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成败,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我国的城市,尤其是大都市的城市扩张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现有城市经济增长的理论体系。国务院下发的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明确提出,“工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是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也积极主动地自下而上的通过土地开发来推动产业升级,因此,正视土地开发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土地开发对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对上述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的分析,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是从土地开发的相关理论和土地开发政策的梳理入手,以我国土地市场化改革最早的城市上海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地制度改革之后,尤其是分税制之后,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不同时间跨度内土地开发与产业升级之间的相互关系,矫正当前土地财政的负面形象,论文有三个核心问题:(1)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土地开发的政策和时空特点与过程是什么?(2)不同时期上海城市土地开发的驱动过程是如何表现的?主要影响因子是什么?(3)上海土地开发与产业升级的关系是什么?各土地开发利益相关者在产业升级中各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论文共分为八章对上述三个核心议题进行了具体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其中前三章为理论部分,为后续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后四章为本文的实证部分,最后一章为全文的研究总结和展望。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论文问题的由来,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是本文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土地开发相关的理论基础。本文首先对土地开发,产业升级这两个最重要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尤其是产业升级,分别从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附加值的高低和产业发展驱动力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传统的土地开发理论、阿隆索的地租模型、新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理论和增长机器论等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并对上述理论进行了评述。第三章是对全球化背景下土地开发研究最新进展的综述。通过回顾对中国现有经济增长的主流解释,指出无论是人口红利说,还是投资驱动说,亦或是制度决定说,这些理论都只能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一部分,它们忽视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碍于资本的短缺,土地作为地方政府唯一能掌控的资源,恰恰是能最好集结原始资本,启动城市发展的法宝,因此土地开发才是推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武器。接下来提出了本文的观点,对已有土地开发和经济增长研究进行了回顾,分别从不同利益主体在土地开发中扮演的角色和土地开发与产业升级的相关研究方面进行了回顾,根据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经验研究问题,最后通过本文理论框架的演绎确定了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第四章是上海土地开发政策的演变及其与产业升级的关系。通过对上海不同时期土地开发政策的回顾,总结出不同时期土地开发政策的特点,并对上海土地开发政策双轨制如何推进市场化进行剖析,然后对上海总的土地开发政策,90年代的“退二进三“土地开发政策和2000年后“郊区化”土地开发政策,利用双重差分回归分别进行定量分析。第五章是上海土地开发的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本章基于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技术,利用1980年上海土地利用分类数据为底图,选取1987,1993,1999,2010年四个时相的上海市遥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及目视解译法,探讨1980-2010年上海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结合183个街道乡镇一级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分析其动力机制,并对土地开发未来的空间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第六章是上海土地开发的空间演变及其与产业升级的关系。本章回顾了上海空间发展的演变过程,从宏观上重点研究自80年代以后不同时期上海土地开发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主要从90年代土地开发中的“退二进三”和2000年之后土地开发中的“郊区化”进行分析,同时还分别对这两个时期的土地开发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第七章是上海国际汽车城土地开发与产业升级关系的实证,通过以上海国际汽车城为例,利用访谈资料从微观上分析土地开发和产业升级的关系。围绕着由政治经济学而产生的演化视角来考察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土地开发过程,从政府,开发商,土地使用者和专业机构围绕土地开发而形成的利益博弈,在产业升级中各自扮演的不同角色来分析土地开发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第八章主要是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归纳,提炼出了一些主要的结论,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尝试:(1)在理论上,突破以往土地开发研究仅从政府角度进行研究的单一维度,建立了政府,开发商,土地使用者和专业机构这四者之间共同作用的多维理论框架,并从时间维度考察这四者之间在不同时间跨度内所扮演的角色。(2)在方法上,注重将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并分别从多尺度,动态化的综合视角分别利用双重差分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土地开发政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和土地开发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揭示这些因素在城市土地开发过程中的作用。(3)在实践上,先从宏观上对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整个土地开发过程推动产业升级进行研究,再从微观上以上海国际汽车城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前面已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从具体案例上来研究不同土地利益相关者在土地开发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从而来揭示土地开发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呼和浩特海关是国家批准设立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监管关区内的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它物品,
自第一台可调桨问世以来,由于技术上还不够成熟,其应用也不广泛。后来可调桨随着机械制造、液压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遥控技术的应用而日趋完善,由于其灵活机动性好,
摘要:氯离子引起钢筋锈蚀是导致氯盐环境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退化的主因;建立人工模拟和自然氯盐环境中混凝土氯盐侵蚀的相似关系,对准确地预测氯盐环境中混凝土结构的使用
教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材是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的实施和外语教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
现阶段,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变得日益重要。我国货币政策先后以信贷规模量、汇率、货币供应量等经济变量作为中介目标。日益变化的经济形势
宪法是一个国家制度的基石。它规定了一个国家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它往往是一国人民对旧制度的告别,是对新制度的背书。在世界宪法的历史上,美国的宪法实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控制系统仿真已经成为了控制系统开发阶段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仿真,设计者可以找到对于辨识出来的被控对象模型的最佳控制方案,但是该方案真正
目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被认为是能够反映脓毒症疾病严重程度以及预测预后的指标,本文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
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发热,有的为肿瘤疾病本身所致,有的为患者并发感染而引起.据有关资料显示,恶性肿瘤死亡的原因以感染占首位,通常在40%~80%.所以,对肿瘤患者的发热,必须严密
伴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发展,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增长,税收收入大幅度上升,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与此同时,引发了收入分配不公平、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渐扩大的局面。西方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