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体。情感作为人非理性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成为自己的必要条件。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自然要关注人的情感。中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情感品质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者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认知教育,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导致学生学业和人生未来不能和谐的发展。本文是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以情感心理学、教学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情感作为完整的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理论与创新的突破口的观点,从而将情感发展提升到与认知发展辩证统一的高度,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情感的内涵、情感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当前课堂教学情感问题。分析指出当前初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在教学目标上的偏差问题;第二,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缺失问题;第三,在发展结果上存在的情感发展问题。第二部分探讨了初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问题产生根源。宏观上,情感问题的产生既来源于社会传统文化,又受制于个人的家庭环境。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受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对于学生的情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部分认为初中学校教育高度制度化、教学理念的功利化、教学评价的片面化、教师情感素质的缺失和初中阶段学生情感发展的复杂性共同造成了情感问题的产生。第三部分尝试构建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借鉴人本主义理论、情感教育和情感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制定适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情感目标,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实施侧重于发展学生情感的课堂教学。第四部分提出解决初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问题的策略。依据适合初中教育的情感目标和基本教学原则,着眼于教学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更新初中教学理念,设置情感课程,注重学生发展的情知并重;提高教师的情感素质能力;创设富于情感氛围的教学环境;设计有助于情知互促的教学评价。只有这样,初中生才能健康的生活,快乐的成长,才能成为高情商与高智商融合为一体的现代化人才,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