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屈曲后性能的高强钢板梁火灾后剩余承载力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大量应用高强钢不仅可以节省材料,提高结构性能表现,也可响应国家的“双碳”政策。高强钢比普通钢在结构安装效率、经济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上都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在本文中,高强钢指的是名义屈服强度不小于460MPa,同时具有良好韧性、延性以及加工性能的结构钢材。另外,火灾是影响钢结构服役性能的常见灾害之一。当经历火灾的钢结构没有发生倒塌,需要对其火灾后剩余承载性能进行准确评估。目前,关于高强钢结构在火灾后剩余承载性能和灾后评估的研究较少。本文对Q690高强钢的高温后剩余承载性能进行系统性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高温后Q690高强钢板梁的剩余承载性能,揭示高强钢板梁在高温后的承载机理,提出高温后Q690高强钢板梁受剪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并且与相关规范进行充分对比,最后提出高温后Q690高强钢板梁的评价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本文对国产Q690高强钢开展了常温下及高温后的单调拉伸试验,包括常温下的3个试件,高温后的42个试件(其中21个采用空气冷却的方式,21个采用水冷却的方式)。试验结果表明:(1)700℃为Q690高强钢力学性能变化的分界线;(2)高强钢的材料力学性能随着暴露温度和冷却方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基于材料力学的试验结果,对30个高强钢板梁模型进行ABAQUS有限元分析。主要考察其几何尺寸(宽高比a/hw、高厚比hw/tw)以及暴露温度(20℃、700℃、800℃、900℃)、冷却方式(空气冷却、水冷却)对高强钢板梁模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经历高温的高强钢板梁承载力-跨中位移曲线的非线性特征和剩余承载能力都会发生改变;(2)随着暴露温度的增加,高强钢板梁的屈曲后承载力Vpb表现出和材料强度相似的变化趋势。而暴露温度对高强钢板梁的屈曲后性能变化规律的影响较小;(3)以《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的挠度容许值作为参考,火灾温度700℃之前可以认为服役性能保持不变;(4)高强钢板梁承载性能在经历高温后低于欧洲规范设计值。根据有限元模型的高强钢板梁腹板应力发展规律,研究高强钢板梁构件的承载机理。结果表明:(1)腹板屈曲失效在高温后会变得更加突出;(2)暴露温度和冷却方式并不会改变其发展趋势,在火灾后并不会改变高强钢板梁抵抗外力的工作机制;(3)高强钢材料火灾前后力学性能、高强钢板梁极限承载力和腹板最大主应力分布图、腹板最大主应力-跨中位移曲线均呈现出强烈正相关的关系,为高强钢板梁抗火性能的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最后,基于课题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后期的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褶皱夹芯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轻质结构,因其独特的结构而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隔声隔热性能和抗冲击性能,通透式的内部结构还有利于实现多种功能。目前,关于复合材料褶皱夹芯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平面压缩、剪切、弯曲性能、吸能和抗冲击性能等。传统的三维有限元建模不仅复杂,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计算时间,因此需要发展一种准确有效的简化计算方法。本文以变分渐近法为理论基础,建立了复合材料褶皱夹芯结构的等效分析模型;通过
学位
外包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延性好等优势。随着目前建筑的装配化施工发展趋势,外包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凭借其U形钢可兼作永久模板和便于现场快速连接使用等独特优越性取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符合装配化建筑发展趋势,满足标准化模块化的使用需求。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引入腹板嵌入式连接件,提出了腹板嵌入式外包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Web-embedded U-shaped steel-concr
学位
在岩土工程领域,监测、评估和预测岩土稳定性,已经成为工程发展的迫切需求。岩土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般是依据岩土材料的应力和应变状态来进行评估的,而压力传感器是直接获取岩石和土壤关键部位应力分布的常用技术。在现有技术中,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和电感式压力传感器通常单独使用,而这种单一模态的压力传感器往往在灵敏度、温度稳定性和抗干扰性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另外,传统的传感器通常含有脆弱的电子元
学位
轻质高强材料和结构的应用是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之一,复合材料点阵夹芯结构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能减少成本并保证抗弯、减振等使用性能。目前,夹芯板常用作桥面,但点阵夹芯板因容易发生节点破坏,实际应用受限。为了克服传统金字塔点阵夹芯板面板/芯层界面强度低和面外承载能力较差的问题,在芯层内部添加加强杆形成三种增强型结构(TypeⅠ-Ⅲ增强型)。基于变分渐近均匀化多尺度理论,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将复
学位
基于亚安全区概念的下沉广场广泛应用于大型浅层地下空间性能化消防疏散设计中以解决诸多疏散难题。本文旨在探究此类下沉广场面积和疏散楼梯宽度的最小值在应对复杂工况时能否确保疏散效率与安全性。相关领域转向人员行为学,因此本文从紧急寻路行为角度开展研究并指导建筑设计。首先,本研究通过实地和案例调研探究了用于疏散的下沉广场的工程运用现状。选择江苏、重庆和成都地区的大型地下空间五十余处下沉广场,主要从布局与交接
学位
有限元模型修正作为损伤识别、安全状态评估等的基础,其修正结果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结构的损伤识别、评估和预测结果。按是否考虑待修正参数、测试数据等的不确定性,模型修正可分为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修正两大类,其中基于贝叶斯的不确定模型修正能综合考虑先验信息、测试样本信息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已成为模型修正的前沿研究方向。但在高维参数下,基于贝叶斯理论推导的参数后验概率密度函数往往难以直接通过积分求解,尽管差分进化
学位
为积极响应国家的海洋强国战略,积极开发海洋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海水海砂混凝土、耐海洋环境建筑材料的性能研究显得尤其重要。海水海砂混凝土中加入纤维能有效提高力学性能,由于该混凝土的强碱性环境,导致目前大多数纤维无法在这种混凝土中长期存在,聚甲醛纤维具有优良的耐酸耐碱性能,能够适应该混凝土强碱性环境。不锈钢-碳钢复合钢筋具有优良的耐久性、力学性能,但仍需对该种复合钢筋与海水海砂混凝土间的粘结性能进
学位
珊瑚礁砂是由珊瑚以及珊瑚礁盘经过破碎、海水侵蚀而成的生物碎屑,广泛分布于沿海地区,可将其用作建筑工程的地基或基础,取材方便,拥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据历史记录,在地震过程中,曾出现多次珊瑚礁砂地基液化现象,造成了严重的地质灾害以及工程灾害,但目前学术界对珊瑚礁砂地基的液化研究仍旧有限。与此同时,沿海地区在地震作用下土体极其容易发生液化侧向扩展现象,对建筑物的桩基、高架桥梁等具有极大的破坏力,严重威胁着
学位
锚杆支护技术是将锚杆杆件的一端锚固于岩土体内一定深度处,另一端与建筑物相连,以此把建筑的荷载传递给锚杆所锚固的岩土体中,同时保持岩土体和建筑物的稳定性。锚杆支护技术可以充分地发挥岩土体本身的强度,还可以减轻建筑物的自重,具有施工工艺简单、节省材料等优点。由于锚杆支护技术具有众多优点,因此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然而关于锚杆锚固机理的研究至今仍未有一个较为统一的结论,本文主要通过理论分析、数值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在高烈度地震区的各大中城市,越来越多的多层及高层钢框架结构建筑物已建设落成。为了实现地震韧性城市灾后快速反应决策,结合地震观测加速度响应对钢框架结构在地震过程中的状态进行估计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钢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两种状态估计方法,分别是最大层间位移角估计方法和梁端动应变响应估计方法。建筑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是衡量其抗震性能的关键参数,且与结构的地震损伤密切相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