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屋》创办于1995年8月,是一份面向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文化类期刊。1995-2001年,在周实、王平两位主要编辑的努力下, 《书屋》以图书评论及思想随笔为依托,汇集了国内老、中、青三代思想活跃的知识分子,积极参与思想文化领域的讨论,对社会问题发表直接、犀利的批评意见。在短短的几年间,《书屋》就形成了独特的期刊风格,成为一道引起国内外瞩目的文化景观。 《书屋》能够在不到6年的时间内迅速崛起,首先在于它是一份很有特点的刊物。《书屋》具有某种人格化的“风骨”,是知识分子办刊的典型——其灵活的、以内容为中心的栏目编排,反应了知识分子不拘一格的潇洒态度;其覆盖老中青三代知识分子的作者队伍,代表了知识分子的普遍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其集中的、思想含量厚重的刊物内容,凸显了知识分子独立客观的理性思维;其大胆敢言、兼具可读性与思想性的风格,彰显了知识分子舍我其谁的社会责任感。 除了自身特点鲜明,《书屋》的发展也与其所处的内外环境密切相关。《书屋》的主编周实和编辑王平,两人人生经历相似、思想底色相近、性格特点互补,形成一种“双子星”效应,他们共同决定的刊物风格及采取的编辑策略是推动《书屋》发展的内部环境。1990年代中后期社会文化环境的特点及思想文化界的内部分裂,是《书屋》发展的时代背景。《书屋》诞生在长沙,是因为这里深受湖湘文化熏陶,1980-1990年代更是成为全国民营书业中心,这是其发展的地域因素。另外,《书屋》能够卓尔不群、办出个性,与当时主管单位的支持与宽容也是分不开的。 新世纪以来,《书屋》与许多思想文化类期刊一样,面临体制束缚、经营艰难、社会影响力下降等困境。在新媒体环境下,《书屋》只有转变观念、积极进行新媒体转型,引入投资、进行商业化的品牌经营,才能走出边缘化,摆脱当前的经营困境,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