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割和环剥是柑橘上常用的促花保果措施,在华南地区柑橘生产中普遍应用,造成华南地区柑橘叶片出现黄化现象,树体严重衰老,生长年限较其它地区更短。因此,有必要研究环割和环剥对柑橘植株的伤害及其引起早衰的机制。本试验在2015年和2016年以红黎檬砧木的3年生盆栽‘暗柳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cv.?Anliu?orange)和枳壳砧木的8年生大田‘暗柳橙’植株为试材,在第一次生理落果期分别进行多种环割处理:(1)环割一次处理;(2)环割两次处理(15 d环割第二圈);(3)螺旋环剥一圈处理(剥口宽2.5 mm);(4)对照。调查环割和环剥对‘暗柳橙’夏梢和秋梢生长的影响,分析处理后叶片的光合性能、矿质元素含量、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激素含量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不同环割和环剥处理的‘暗柳橙’夏梢和秋梢的生长情况,结果发现,环割和环剥对夏梢生长影响较小,仅环剥处理显著降低了夏梢长度;而对秋梢生长影响较大,环割一次的秋梢长度比对照降低了29.9%,环剥处理的秋梢数量和粗度比对照分别降低了45.7%和15.4%。(2)环割和环剥后30 d均不同程度降低了‘暗柳橙’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细胞间CO2浓度(Ci)。其中环剥处理对‘暗柳橙’叶片SPAD和Pn产生了持续性的影响,在处理后30 d到210 d均显著低于对照;环割两次处理对叶片光合性能影响效应在处理后90 d前较为明显,随后逐渐消失;而环割一次处理对‘暗柳橙’叶片光合性能影响较小。(3)环割和环剥对‘暗柳橙’叶片中N含量影响最为显著;环割两次处理对P含量影响最大,其中在处理后30 d叶片中P含量比对照降低了25.9%;环剥处理对叶片K和Mg含量影响较大,叶片Mg含量在处理后30 d比对照降低了36.4%,而K含量在处理后120 d比对照降低了28.9%。环割和环剥处理均不同程度降低了‘暗柳橙’叶片中的N、P、K和Mg含量,而对叶片中Ca含量无显著影响。(4)环割和环剥后30 d到150 d均不同程度提高了‘暗柳橙’叶片中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在处理后30 d环割和环剥降低了叶片中抗氧化物质(GSH和As A)含量,随后抗氧化物质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达到一个峰值后缓慢恢复到正常状态;各处理叶片中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环割两次和环剥叶片中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环割和环剥处理增强了叶片中酶促和非酶促抗氧化反应,环割两次和环剥处理影响效应较环割一次处理更为强烈,且在盆栽和大田试验结果中表现出类似的趋势。(5)盆栽试验中‘暗柳橙’叶片中脯氨酸(Pro)含量总体水平显著高于大田试验。环割和环剥后30 d到180 d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叶片中pro含量,其中环剥的叶片中Pro波动较大,影响效应最为显著,环割两次的次之;环割一次对叶片Pro含量影响较小。(6)环割和环剥对盆栽和大田种植的‘暗柳橙’叶片中ABA含量的影响趋势相似,以盆栽试验中影响效应更为明显。环剥显著提高了叶片中ABA含量,其中在处理后60 d差异较显著,盆栽试验中叶片ABA含量为对照的2倍,大田试验中叶片ABA含量为对照的2.2倍;环割两次的叶片中ABA含量稍低于环剥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