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12月23日发生在重庆开县的井喷事故虽然已经过去,但是这个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却远未结束,本文从重庆开县的井喷事件写起,引出环境知情权这一个概念,也引出了环境知情权在我国的缺失。环境知情权是指公民和社会组织收集、知晓和了解与环境问题和环境政策相关的信息的权利。事实上环境知情权作为一种新型权利,是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具有其充分的法理依据及独特的法律价值,特别是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环境管理民主化风潮的日渐高涨,确保公民的环境知情权,维护公民的环境利益,进而促进公民广泛的参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时代潮流。而我国在保护公众环境知情权方面却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我国应该在结合本国实际并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环境信息公开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环境知情权法律机制,保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本文试图从环境知情权的基本理论问题入手,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理念和实践,对我国环境知情权做一个全面的审视,在此基础上就如何确立和保障我国公众的环境知情权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全文共约3万5千字,除引语和结束语之外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了环境知情权的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首先对环境知情权的概念做了简单叙述,接着又分析了环境知情权的早期发展和现代发展趋势,其中对我国的环境知情权的发展过程也稍作提及,以为后面的深入分析做铺垫。然后研究了环境知情权的性质问题,本文采一般的通说,认为环境知情权是一种程序性的权利,是环境权的派生权利。在明确了环境知情权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性质之后,在逻辑上才能更好地探讨环境知情权的结构,所以接下来深入解析了环境知情权的构成问题。环境知情权的构成包括主体,客体-环境信息,内容三个部分,对这三个部分均做了具体详细的分析,以期在理论上对环境知情权有深刻的理解。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深入认识环境知情权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对环境知情权确立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如果不能深刻认识到环境知情权对公民环境权益保障以及对环境保护的价值,那么研究环境知情权的保护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环境知情权的确立对私人利益维护的价值主要在于:预防环境污染侵害;减损正在进行的环境污染事故侵害;便利环境污染侵害后的法律救济。环境知情权确立对环境公共利益维护的价值在于:监督和制约排污者;提升政府部门环境决策科学性;控制政府及环境行政机关权力。第三和第四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也是论文主题所在,所以着墨最多。第三部分,主要从我国环境知情权法律体系以及法律实践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环境知情权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近年来,我国公民的环境知情权虽然已经有了较大的扩张,一些相关的规定和制度也已经初步形成。但纵观整个体系,并与国外立法和实践经验比较起来,不难发现其中尚存在不少缺陷,还未真正建立起来,不足以满足人们对环境信息的强烈获知需求。第四部分是完善我国环境知情权保障机制的基本构思,这一部分是建立在第三部分对我国环境知情权保护现状的深入分析之上的。我国公众环境知情权需要在完善我国行政公开的大环境下,从多个角度来加以保障。立法以及制度建设方面,应该在法律中对公民环境知情权做原则性规定,同时保障公众主动申请获取环境信息的权利,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审计制度,尽快制定突发性环境事故的信息披露细则,不断完善环境知情权的内容,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制定专门的环境信息公开法。法律实践方面,政府要明确职责,加快建立“电子化政府”,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加强环境知情权和公众的参与的结合,努力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的形式,完善企业产品环境信息公开的实践操作。同时在立法和实践之外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环境知情权受到侵害的法律救济渠道。接着,对利用新闻媒体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在第四部分的最后主要研究了农民环境知情权的保障问题,这一部分虽然篇幅不大,但也算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所在。农民作为环境弱势群体,其环境知情权的保护有其特殊性,所以在论文的最后单独作为一部分对其环境知情权的保护进行一下尝试性的研究,对于农民环境知情权下面的一些措施值得考虑:对农民环境教育和宣传规范化、长期化;逐步完善农村信息公开制度;国家应通过立法明确农业主管机关的行政指导和环境信息发布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