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医疗机构间信息互联互通对医生双向转诊意向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信息互联互通对医生双向转诊意向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促进互联互通、完善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依据。研究内容:1.构建信息互联互通对医生双向转诊意向影响的理论框架;2.临床医生对医疗机构间信息互联互通的感知信念及双向转诊意向分析;3.信息互联互通对双向转诊意向影响的单因素分析;4.构建信息互联互通对临床医生双向转诊意向影响的定量模型。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北京、江苏、浙江和山东地区进行横断面调查,共将其中的14家医院纳入调查范围。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信息互联互通对医生双向转诊意向及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百分比、均值、标准差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χ2检验分析信息互联互通对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在分别控制不同个体特征、转诊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情况下,分析信息互联互通对临床医生双向转诊意向的影响。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信息互联互通情况、意向、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构建定量模型。研究结果:1.本次被调查的625名临床医生中,认为当前信息系统联通程度差的医生有417人,占比66.7%;认为当前信息系统联通程度好的有208人,占比为33.3%。2.在控制临床医生双向转诊态度的情况下,临床医生对双向转诊有积极态度的时候,不同信息系统联通程度对双向转诊意向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医生对双向转诊本身未抱有积极的态度时,互联互通程度与双向转诊意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临床医生双向转诊主观规范的情况下,临床医生感受到周围重要人群对其有进行双向转诊的期望时,不同信息互联互通程度对双向转诊意向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临床医生感受到周围重要人群对其没有进行双向转诊的期望时,下转不同信息互联互通程度对下转意向的影响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转不同信息互联互通程度对上转意向的影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临床医生知觉行为控制的情况下,当医生下转知觉行为控制低,即临床医生认为自己对下转的控制力不高,认为下转难度较大时,不同信息互联互通程度对意向的影响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3.双向转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因素间的相关关系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因素与下转意向的相关系数:态度为0.428,主观规范为0.483、知觉行为控制为0.242、互联互通的为0.210。各因素与上转意向的相关系数:态度为0.321,主观规范为0.516、知觉行为控制为0.393、互联互通的为0.243。即双向转诊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信息互联互通和双向转诊意向之间均成正相关关系。4.各变量间的通径系数值及显著性检验结果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下转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信息互联互通与知觉行为控制之间呈正相关,影响方式为直接影响且二者之间关系有显著性(p<0.001)。下转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意向之间的关系有显著性(p<0.001),信息互联互通情况对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以及知觉行为控制对意向的影响路径均有意义。上转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信息互联互通与知觉行为控制之间呈正相关,影响方式为直接影响且二者之间关系有显著性(p<0.001)。上转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意向之间的关系有显著性(p<0.05),信息互联互通情况对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以及知觉行为控制对临床医生接收上转患者意向的影响路径均有意义。研究结论:信息互联互通情况对知觉行为控制有正向影响,并通过知觉行为控制对双向转诊的意向产生间接促进作用。同时,信息互联互通建设也与双向转诊态度和主观规范有相关关系。临床医生拥有更正向的意向、周围重要人群对临床医生转诊抱有期望时,信息互联互通程度越高,医生双向转诊的意向越高。但根据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被调查医院均属于医联体医院且有相应的信息系统,但医生认为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程度不高,且较难在当前联通程度下进行双向转诊,信息互联互通程度仍需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