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赣南脉状钨矿床广泛发育“五层楼”(自脉带顶部向下依次是线脉带、细脉带、薄脉带、大脉带和尖灭带)式容矿断裂构造系统。以往对赣南脉状钨矿床容矿断裂构造系统的成因研究大多侧重于区域构造演化对其形成的控制作用,很少考虑花岗岩浆及其演化产物的作用。本文以黄沙脉状钨矿床芭蕉坑组矿脉带为例,通过室内-野外、理论-实验、宏观-微观相结合来研究探讨其形成机理,以期丰富和发展构造、成矿理论。取得如下成果:花岗岩是矿床的成矿母岩,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时间、空间和物质组成上的联系。矿床是花岗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后形成的岩浆热液产物。从花岗岩浆的形成条件、蚀变岩体的水平分带及线脉带形成于高温来看,成矿早期的流体可能由超临界流体演化而成。容矿断裂构造系统局限分布于花岗岩体的正上方,总体呈树枝状放射分布;矿带存在明显的水平、垂直分带,与区域构造极不协调。无论从整个矿区石英脉的空间分布特征,还是从单个容矿断裂的内部结构来看,以及从成矿流体的异常高压来分析,容矿断裂构造系统具有明显的水力断裂的特征。岩石声发射的凯塞效应可以记录岩石所经历的古构造活动。分别采集细脉带、大脉带中的围岩和花岗岩样品进行声发射测试,所获的最大主应力值按大小明显分为两群。细脉带围岩和花岗岩均记录了4次古构造运动,大脉带围岩记录了8次古构造运动。考虑了热应力、重力应力及该测试方法的误差,细脉带中的2个围岩样品和花岗岩这3个样品的4个最大主应力值和大脉带围岩中4个较小的最大主应力值与当今地应力测定结果接近,可能表明由这4个最大主应力值所对应的4次古构造活动记录主要反映了矿床形成以后的区域性构造活动。而大脉带围岩所记录的其余4个最大主应力值较大的古构造活动,由于这4个最大主应力值的大小与成矿流体的异常高压相当,可能反映了4次水力断裂活动的记录(次数)。总之,黄沙脉状钨矿床的容矿断裂构造系统为水力断裂成因,成矿期有4次水力断裂活动,与4个成矿阶段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