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气道高反应性及气流可逆性。目前,临床上多根据肺功能、临床症状来诊断、监测哮喘和指导用药,其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真实反映呼吸道炎症,不是每次肺功能测定均显示呼吸道的可逆性,特别是正在接受治疗的哮喘患者),远远满足不了临床需要。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反应呼吸道炎症的指标,有研究证实其可反应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炎症水平,且因其是一种无创性、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的检查而用于临床。FeNO不仅可以反应气道炎症,也能反应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治疗的敏感性。部分学者认为FeNO水平可用来诊断哮喘及指导哮喘用药,但其目前对嗜酸性粒细胞表型哮喘诊断价值及ICS治疗疗效尚未达成共识。目的探讨FeNO检测对嗜酸性粒细胞表型哮喘的临床诊断价值及ICS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入选患者均为急性发作期,为哮喘组(62例),哮喘组患者根据诱导痰细胞检查分为嗜酸性粒细胞组(31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31例),其中嗜酸性粒细胞组按疾病严重程度又分为轻度哮喘组(7例)、中度哮喘组(13例)和重度哮喘组(11例);每组患者给予多索茶碱0.2g静脉输液,每天2次;西替利嗪10mg,每晚1次口服;孟鲁斯特10mg,每晚1次口服;雾化吸入布地奈德2mg和复方异丙托溴铵2.5ml雾化溶液,每天2次。常规治疗7天。出院后所有患者吸入布地奈德吸入剂4周治疗(200ug,每12小时1次)。治疗前分别检测患者的肺功能、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FeNO水平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治疗后检测患者的FeNO水平、ACT评分及肺功能。并且同时选取62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检测FeNO水平。结果治疗前,健康对照组FeNO水平明显低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4,P=0.000);非嗜酸性粒细胞组FeNO水平明显低于嗜酸性粒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68,P=0.000)。治疗前,哮喘组FeNO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γ=0.823,P=0.000);其中,嗜酸性粒细胞组FeNO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γ=0.770,P=0.000),非嗜酸性粒细胞组FeNO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无相关性(γ=0.300,P=0.101)。治疗前后FeNO水平比较,嗜酸性粒细胞组FeNO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40,P=0.000),非嗜酸性粒细胞组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3,P=0.083);在嗜酸性粒细胞组中,轻、中、重度哮喘组治疗后FeNO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35,P=0.012;t=8.171,P=0.000;t=7.161,P=0.000)。治疗后根据ACT评分判断症状控制情况,嗜酸性粒细胞组控制率(67.7%)与非嗜酸性粒细胞组控制率(2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65,P=0.000);在嗜酸性粒细胞哮喘组中,轻度哮喘组控制率(28.6%)与中(76.9%)、重度哮喘组控制率(8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8,P=0.011;χ2=7.103,P=0.008),中度哮喘组与重度哮喘组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7,P=0.769)。结论FeNO水平能反映嗜酸性粒细胞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程度,可用于嗜酸性粒细胞表型哮喘的诊断,对嗜酸性粒细胞哮喘患者ICS疗效评价有一定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