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太阳穴刺血拔罐疗法治疗偏头痛的时效关系,观察并对比太阳穴刺血拔罐疗法治疗偏头痛急性期和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是否具有差异性,以期为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80例偏头痛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急性期组治疗组(急性期组)和缓解期治疗组(缓解期组),每组各40例。急性期组、缓解期组治疗方法均采用太阳穴刺血拔罐法。具体操作如下:在施术前,先与患者简单讲述操作流程和操作的安全性。患者取坐位,医者在患者太阳穴周围按揉2min左右(以皮肤潮红为度),在常规消毒后,持三棱针对准施术部位迅速点刺进针,快速用闪火法将1号玻璃罐留于施术部位,并将患者的头部向施术侧倾斜,约5min后取下玻璃罐;术毕清除血迹并消毒,用无菌棉签按压出血点约2-5min以防血肿。出血量:3-5ml。疗程:10天1次,3次为1疗程。治疗完成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头痛积分评定、SDS评分、SAS评分并评价近期疗效;治疗结束后3月后,对患者进行头痛积分量表评定以评价远期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随访:治疗结束后第3月,对两组受试者进行治疗满意度调查。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病位、头痛程度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间的头痛积分、SAS评分、SDS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治疗后组间比较:1疗程治疗结束后,急性期组、缓解期组头痛积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SAS、SDS评分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3月,两组间头痛积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组内比较:1疗程治疗后,急性期组组内比较,头痛积分、SAS、SDS评分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缓解期组组内比较,头痛积分、SAS、SDS评分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结束3月后两组的头痛积分分别与治疗前头痛积分相比,急性期组组、缓解期组头痛积分组内比较,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5)临床疗效评价:近期疗效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急性期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5%、97.5%;缓解期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0%、87.5%。远期疗效评价:急性期组、缓解期组的远期临床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期组、缓解期组的愈显率分别为40%、17.5%;急性期组、缓解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5%、82.5%。(6)两组间治疗满意度比较:治疗结束3月后,急性期组、缓解期组的满意率分别为91.43%、83.87%。结论(1)太阳穴刺血拔罐疗法在急性期和缓解期均可以有效治疗偏头痛。但选择急性期治疗偏头痛具有更好的近期、远期疗效,治疗满意度更高。(2)太阳穴刺血拔罐疗法对偏头痛患者的焦虑或抑郁情绪均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但改善作用与治疗时机的选择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