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油田西25-20区块流动单元研究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xxx61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余油田处于吉林省松原市境内,构造位置上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凹陷区东缘,扶新隆起带扶余三号构造上,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多高点穹隆背斜。油藏属于中孔中高渗透构造砂岩油藏。油田开采的主要目地层为白垩系泉头组四段(扶余油层),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和细砂岩,其储层分布比较稳定。研究区西25-20区块位于扶余油田西区,动用面积为2.83km2,地质储量为711.3×104t,目的层主要发育泉头组四段的扶余油层,主力油层主要包括4?10小层,油藏埋藏浅,油层多而薄,物性差异大。储层以粉细砂岩为主,储层平均孔隙度为237%,渗透率为156×10-3μm2。
  扶余油田西25-20区块区块经过三十年的注水开发,非均质性强,剩余油分布极为复杂,正面临严峻的开发形势。因此,以往基于小层的剩余油研究成果己经不能满足剩余油预测的需要和新技术应用的需求,迫切需要需要通过储层构型解析及相控三维精细地质建模研究,更客观的预测井间储层三维空间特征,深入解剖小层砂体的内部构型,研究砂体内部的渗流屏障、滲流差异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以期为下一步井网重组,使注水区块最大限度地提高水驱控制程度,为聚合物驱试验奠定井网基础,指导油田更为深入的开发调整工作。
  本文在基础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渗流屏障的识别与划分。研究表明: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的泥质隔夹层是本区流动单元的主要渗流屏障,与此同吋,笔者结合硏究区资料的实际情况从孔隙度、渗透率、孔渗比、有效地层厚度、地层系数、FZI、泥质含量、粒度中值、净毛比等众多参数中优选了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流动带指数、地层系数这五个参数作为取心井流动单元划分的主控参数,本区使用的FZI法灰色理论划分方法对各类流动单元识别效果明显,在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和参数优选的基础上,用聚类分析法形成了取心井流动单元的聚类谱系图,共建立了四个聚类中心,即四类流动单元,笔者将其分别命名为1、2、3、4类流动单元,1、2类流动单元主要发育在河道区,3、4类流动单元主要发育在河道边部及河道侧翼部位;因工区只有少量的取心井,所以在未取心井上确定流动单元十分重要。具体过程为:首先对取心井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的流动单元分类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判别分析,得到各类流动单元的判别解释函数。然后将非取心井各单砂层的流动单元判别参数代入到函数中就可得到流动单元类型。本次判别分析选用了前面确定的五个参数。
  在上述硏究的基础上,将工区单井流动单元划分结果输入到Petrel软件中,并运用垂向上构型控制,平面上沉积微相控制的思想建立了流动单元的三维空间模型,预测流动单元的空间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综合含油性的测井解释成果,建立了剩余油的分布模式,对该区油田增储上产具有较大的适用价值;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分析认为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对储层的吸水能力和产液能力均起着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利用流动单元与剩余油分布关系认为:1类流动单元虽然底水推进速度快,油井当前水淹程度普遍偏高,但相对其它类型流动单元,剩余油仍然较高,尤其在井间区域残余油仍有大量分布;2、3类流动单元相对1类流动单元未动用层段多,是下一步剩余油挖潜的重点区域,4类流动单元虽动用程度底,但因物性较差,原始含油饱和度和剩余油饱和度均较低。
  流动单元研究是当今储层精细油藏描述的一个难点及热点。现今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大部分区块己进入高含水期,采收率相对较低,剩余油表现为总体分散、局部相对集中。本次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三角洲流动单元划分对比、评价及应用的研究方法及思路,深化了对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的认识,为该区开发阶段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对同类油藏的挖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地震资料中提供了丰富的地球物理信息,发展地震属性技术,可以有效的进行储层预测和地层反演,在实际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LF13洼地震属性分析及应用》为论文选题,在通过对LF13洼三维区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根据地震波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开展地震属性分析。利用获得的地震属性资料,进行优化分析,开展多属性研究,依据本区的储层预测结果,综合属性分析资料对有利储层发育区带进行预测。分析沉积体系类型
巴音都兰凹陷目前剩余资源量较大,构造背景优越,近10年来勘探开发投入较大的工作量,一直没有取得突破,凹陷内的资源接替紧张的局面日趋明显。  特殊的地质条件,造就了在凹陷不同区带具备形成隐蔽油藏的条件。在有了构造油藏勘探向隐蔽油藏勘探的思维创新之后,巴音都兰凹陷隐蔽油藏又面临许多困难,有构造方面的,有油源油质方面的,有资料品质方面的,而最关键的技术难点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砂体识别存在困难。  主要
学位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大型叠合含油气盆地之一。研究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包括滴南凸起、白家海凸起-阜北斜坡区两个正向构造单元,中间夹有东道海子北凹陷及五彩湾凹陷,南临阜康凹陷,东南以沙西断裂为界与沙奇凸起和沙帐断褶带相邻,西面与莫索湾、莫北凸起紧邻。白家海凸起位于准噶尔盆地中央隆起带东段,为一个继承性古隆起,是捕获油气的有利场所,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而白家海凸起周围存在多个生烃凹陷和多套烃源
随着全球对油气需求量的不断加大,勘探程度的逐步深入,传统的以沉积岩作为主要勘探开发目标而较易发现的大型背斜、断层油气藏基本上都已经被勘探开发,寻找新的储层来增加油气产量,已成为当前各油田所面临的至关重要问题。近年来,变质岩潜山油气藏逐渐成为勘探的目标,这将会是未来勘探开发的重点。但变质岩储层属特殊岩性储层,具有岩性复杂、裂缝极其发育、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岩相变化快等特点。尤其是裂缝,不但是油
近年来,华北油田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已经从原来的构造油气藏进入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阶段,而河流相砂岩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储层预测技术在油气藏勘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岩性识别、有利相带和油气预测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以饶阳凹陷中部大王庄地区河流相储层预测研究为例,针对河流相储层为薄砂层,纵向成层叠置,横向相变快、连通性差的特点,在高精度地震解释基础上,优选横向分
学位
产能反映了一口井产烃能力的大小,是油气储层动态特征的一个综合指标,它是油气储层生产潜力和各种影响因素之间在相互制约的过程中达到的某种动态平衡。所谓产能分析,就是结合油气井的储层和生产资料,分析生产井的产量影响因素,对未来产量进行较恰当的预测,为油气田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基本的参考数据。利用地球物理测井储层评价手段所获取的储层参数,主要反映的是储层的静态特征,而对其动态特征极少反映。测井储层产能研究的
电磁法勘探是传统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查的各个领域。而电磁波层析成像方法作为电磁方法的新方法之一,因为其分辨率高、效率高的优点,现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并且在近几十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已经在地下水、固体矿的探测、剩余油的评价以及危机煤田矿的勘查等等,成为地球物理学的前沿学科。  层析成像主要是利用穿透物体的投影,通过投影来重建物体内部的参数分
在前人已有的勘探及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以沉积学为指导思想,结合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等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庆城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研究对象,对其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其物源方向,明确了沉积类型及其特征,并指明不同沉积期湖岸线、深湖线位置,构建了沉积模式,并最终确立了研究区砂体展布特征。  在区域地质背景、轻矿物、岩屑及重矿物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延长组长6沉积期环县-庆城地区主要受东北、西北
学位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中部地区中生代大型陆相沉积盆地之一,属于构造活动较为稳定的内克拉通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已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盆地基础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认为:油气成藏作用和成藏规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侏罗系延安组是该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之一。在中生界油藏的诸多成藏地质条件中,发育良好的储层砂体是基础,多类圈闭是条件。因而,在当前各项研究中,弄清储层的非均质性十分重要,即精确确定延安组的砂
学位
志丹杨疙涝地区为延长油田西区采油厂三叠系延长组勘探新区块。该区前期勘探程度不高,地质认识较为薄弱。而通过周围楼坊坪、烟雾峁等区块的研究发现志丹地区长6油组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并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勘探开发效果。为提高杨疙涝区勘探成功率,对下一步勘探开发部署提供合理依据,因此有必要对该区油气富集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进行研究。此次研究拟以岩心资料、测井、录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生产测试资料等结合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