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列腺癌已经成为西方世界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之一,据估计,每年全球新发的前列腺癌患者有约914,000人,因前列腺癌而死亡的患者约为258,000人。尽管在世界上,亚洲地区(包括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最低,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环境的恶化以及诸多因素影响,中国的一些发达地区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例如上海地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从上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增长了将近6倍。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对前列腺癌的诊治十分重要,目前,前列腺癌诊断的金标准仍是B超定位下的前列腺穿刺活检。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即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之后在临床上成为前列腺癌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标志物。然而,在经过多年的运用后,临床医生逐渐发现了PSA有一定的局限性,PSA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度较低,这一缺陷导致了临床上出现过度穿刺、过度治疗等情况,给患者造成了心理负担,为社会增加了经济负担。此后,人们一方面通过各种辅助手段(包括PSA衍生物、前列腺超声等)来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度,一方面致力于寻找新的特异性用于预测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根据目前的研究,影响前列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基因、环境和饮食等因素。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2002的数据库资料表明,中国(人群)前列腺癌的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6/100,000人*年,美籍华裔(人群)为80.4/100,000人*年,美国高加索人群为159.9/100,000人*年。美国高加索人群的前列腺癌发病率比中国高了近100倍,美籍华裔比中国人群高了近50.3倍,这种区别无法完全以(两国)不同的筛查与诊断策略来解释。中国人与美籍华裔有着相似的基因背景,而他们的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却有较大的差异,因此,饮食和环境因素因素也在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染料木黄酮是日常饮食中摄取的主要大豆异黄酮。在膳食结构不同的人群中,体内的染料木黄酮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那些具有以大豆为基础的膳食结构的人群血液中染料木黄酮的浓度远高于那些采用以红肉为基础的西方膳食结构。许多的体内外研究、动物学以及流行病学研究均表明,血清染料木黄酮的高水平可能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保护作用。目前关于染料木黄酮在中国人群中的研究尚处于较缺乏的阶段。本课题中将探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前列腺穿刺人群中年龄分布与穿刺结果的关系;(2)中国前列腺穿刺人群中前列腺体积与穿刺结果的关系;(3)中国前列腺穿刺人群中血清染料木黄酮水平的初步研究。第一部分中国前列腺穿刺人群中年龄分布与穿刺结果的关系[背景及目的]本研究是为了在中国人群中分析评估年龄特异性PSA阈值在指导前列腺穿刺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研究一共入选了在2003年至2012年期间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行前列腺穿刺的1848名患者,在穿刺前收集患者的血清标本以及临床资料。入选的患者按照年龄分为3组(≤60岁,61-80岁,>80岁)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我们纳入了直肠指检、经直肠前列腺B超结果、血清tPSA及fPSA。[研究结果]血清tPSA在3个年龄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08),而%fPSA(P=0.051)和PSAD(P=0.284)在3个年龄组中无显著差异。在3个年龄组中,我们取一个特定的特异度80%,根据我们的数据得到3个年龄组中分别对应的tPSA阈值为19.0ng/ml(≤60岁), 21.0 ng/ml(61-80岁)和23.0 ng/ml(>80岁),其对应的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3%,71% and 68%。这3个年龄特异性阈值在预测中高危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7分)时也同样具有相对较高的灵敏度(70%-88%)。tPSA、%fPSA、PSAD和一个多因素模型(包括tPSA、%fPSA、前列腺体积)的AUC在3个年龄组中存在一定差异。当预测前列腺癌时,在≤60岁患者中,tPSA、%fPSA、PSAD和多因素模型的AUC分别为0.90、0.57、0.93和0.87;在61-80岁患者中,tPSA、%fPSA、PSAD和多因素模型的AUC分别为0.79、0.78、0.87和0.88;在>80随患者中,tPSA、%fPSA、PSAD和多因素模型的AUC分别为0.79、0.78、0.87和0.88。当预测中高危前列腺癌时,4个指标的预测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中国人群中,应该考虑使用年龄特异性PSA阈值来指导临床上进行前列腺穿刺。第二部分中国人群中前列腺体积对于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影响[背景及目的]在高加索人群中,前列腺体积已经被证实为预测前列腺穿刺结果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指标。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在中国前列腺穿刺人群中分析前列腺体积、PSA和穿刺前列腺癌检出率之间关系。[研究方法]研究纳入了从2007年至2013年11月期间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前列腺穿刺(10点经会阴系统穿刺)的患者共1486名。患者的血样及相关临床信息在穿刺前收集,血样被送往实验室用于检测tPSA、fPSA。我们将研究人群按照tPSA的范围分为两组(4 ng/ml<tPSA<20 ng/ml and tPSA>20 ng/ml)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我们纳入了前列腺体积、穿刺时年龄、tPSA、直肠指检结果和经直肠前列腺B超结果。[研究结果]在两个tPSA不同的患者组中,尽管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均随着前列腺体积的增大而下降,当这一下降趋势在4 ng/ml<tPSA<20 ng/ml患者组中更具临床意义。因此我们在后续的分析中重点对4 ng/ml<tPSA<20 ng/ml这组患者进行研究。在多因素分析中,我们发现只有直肠指检结果在4个体积亚组(根据人群四分位数分组)中均和前列腺癌相关(P<0.05)。当前列腺体积超过50 m1时,tPSA对前列腺癌并没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另外,随着前列腺体积的增大,无论在哪个tPSA区间、无论何种直肠指检和前列腺B超结果的情况下,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均呈下降趋势(所有P<0.001)。[结论]在tPSA 4-20 ng/ml的中国人群中,在临床上可以考虑将前列腺体积纳入决定穿刺与否的因素之中。第三部分中国前列腺穿刺人群中染料木黄酮的初步研究[背景及目的]染料木黄酮是日常饮食中摄入的主要大豆异黄酮,已有较多的体内外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均表明血清染料木黄酮的高水平可能与亚洲人群前列腺癌的低发病率及死亡率有关。目前已染料木黄酮在中国人群中的研究尚处于较缺乏的阶段,本研究旨在中国前列腺穿刺人群中初步探索研究血清染料木黄酮水平及流行病学因素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2年至2013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前列腺穿刺的60患者作为研究人群,并在穿刺前收集了人群的血液标本,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豆制品摄入情况、吸烟史、肿瘤家族史等)。所有人均接受了经会阴10点系统性前列腺穿刺活检,穿刺后收集患者的病理结果。测定患者血清染料木黄酮水平,结果患者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60名患者中,有27名(45%)患者被诊断为前列腺癌。非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染料木黄酮水平(1223.7 ng/ml)显著高于前列腺癌患者(890.4 ng/ml) (P<0.05)。在其他流行病学因素中,前列腺癌和非癌患者在年龄(73.6岁vs.68.9岁)、肿瘤家族史(70.4% vs.45.5%)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流行病学单因素分析中,我们发现年龄、吸烟史、血清染料木黄酮水平与前列腺癌存在相关,在多因素分析中,我们发现年龄、肿瘤家族史、吸烟史、血清染料木黄酮水平与前列腺癌存在相关。[结论]血清染料木黄酮的高水平可能对前列腺癌具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