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掌叶蜂斗菜(Petasites tatewakianus Kitam.)是菊科蜂斗菜属植物。蜂斗菜属植物全球共有18种,我国分布有6种,产于东北、华东和西南部,其中蜂斗菜、毛裂蜂斗菜和掌叶蜂斗菜国内资源比较丰富。掌叶蜂斗菜国内分布于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区。研究背景:蜂斗菜属植物欧蜂斗菜(Petasites hybridus)作为植物药,在欧洲已经有几百年的应用历史。其根茎的二氧化碳提取物用于治疗偏头疼,泌尿生殖道痉挛,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倍半萜类化合物被认为是其主要有效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蜂斗菜素(petasin)和硫蜂斗菜素(S- petasin)等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组胺,抑制白三烯合成,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作用,从而达到抗炎、解痉的药效。目前国内外对于掌叶蜂斗菜的系统研究文献和报道较少,因此对掌叶蜂斗菜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研究,对于挖掘我国的蜂斗菜属资源就显得格外有意义。研究目的:对掌叶蜂斗菜进行全面系统的资源调查,通过对掌叶蜂斗菜的化学成分研究,结合药理实验,明确其活性成分及有效部位;建立快速准确的活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掌叶蜂斗菜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脑缺血治疗新药的研发奠定基础。研究内容和方法:1、掌叶蜂斗菜的资源考察。对我国小兴安岭山脉、长白山山脉的掌叶蜂斗菜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资源考察,为掌叶蜂斗菜资源的开发利用获取第一手资料并提供材料基础。2、掌叶蜂斗菜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中,采用溶剂萃取,硅胶层析,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获得单体化合物,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学方法(熔点测定、IR、1H-NMR、13C-NMR、HMBC、HMQC、COSY、NOSEY、EI-MS、ESI-MS)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在化学成分研究基础上,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有效成分治疗脑缺血活性的研究。3、采用HPLC法,建立掌叶蜂斗菜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不同产地、不同部位(根茎、叶柄、叶片)进行含量测定,为资源利用提供依据。结果和讨论:1、从掌叶蜂斗菜根茎中分得14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0个,分别为同蜂斗菜内酯,蜂斗菜内酯-Ⅲa,Ⅳa,Ⅵa,Ⅰa,B,D,L,β-谷甾醇,豆甾醇。其中,蜂斗菜内酯-Ⅵa经结构解析为新化合物,其余除蜂斗菜内酯B之外,全部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在此基础上对蜂斗菜内酯-Ⅵa的脑缺血保护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很好的脑缺血保护活性。2、对国内的掌叶蜂斗菜资源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资源考察,在该资源分布的东北地区采集到了六个样品,分别为黑龙江省饶河县饶垦区,双鸭山小佳河,伊春双丰拉林场,萝北县河口林场,哈尔滨方正县以及吉林白山大镜沟乡,为探讨掌叶蜂斗菜的种内变异,药材的道地性以及品质评价方法的建立研究提供了依据。3、建立HPLC方法,测定了不同产地的掌叶蜂斗菜药材中同蜂斗菜内酯,蜂斗菜内酯-Ⅲa,Ⅳa,Ⅵa,Ⅰa,B,D,L等八种内酯类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各产地间的倍半萜内酯含量具有显著性的差异,而以双鸭山小佳河产地的含量为最高。此方法为掌叶蜂斗菜有效成分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