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目的是从集体和个人的角度完整地揭示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的现状和特点,探究隐喻对于获悉和调整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的价值,丰富其职前教育手段,并为师范生和指导教师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从而提高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的水平。研究包括两个部分:研究一基于隐喻的师范生职业身份认同:被试:沈阳师范大学的2012级(前测时属于大三年级,后测时升为大四年级)的师范生,前测274人,后测时103人。研究工具:王鑫强等人编制的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数据处理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处理,主要采用聚类分析、卡方检验。研究结果:(一)基于隐喻的师范生职业身份认同共分为四种类型,按人数比例由大到小分别是:“领头羊”类型、“演员”型、“混饭者”类型和“羡鱼者”型。(二)实习和师范生职业身份认同没有产生显著性相关。师范生实习后在职业意志维度上的均分要显著低于实习前,t=1.87,p<0.01;而职业认同感总分及其他各维度分数均不显著。研究二基于隐喻的师范生个人身份认同:被试:样本是选自齐齐哈尔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三所大学的大三、大四的师范生,共475人。研究工具:“教师像什么”隐喻问卷。分析方法:采用Saban(2006)的隐喻分类方法,增加了身份取向的归类。统计方法:然后输入SPSS20.0进行百分比统计和卡方检验。研究结果:(一)基于隐喻的师范生个人身份一共有八个类型:培养者、知识提供者、启发者、心灵塑造者、艺术家、合作者、权威者以及保护者。(二)实习和师范生个人身份认同的类型具有显著相关性。已实习的师范生教师在心灵塑造者、艺术家、合作者和权威者四个类别的百分比大于未实习的师范生,在其他类型上所占百分比则显著地小于未实习的师范生。建议:(一)研究中注重师范生个人身份认同的收集和探索(二)教育中注重教师身份认同隐喻的表达与反思(三)实践中鼓励教师身份认同隐喻的解读与分享(四)探索中促进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类型的合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