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区春夏季道路灰尘中重金属与多环芳烃污染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_E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大同市区春夏两季道路灰尘为研究对象,利用X-Ray荧光光谱仪测定样品中V、Cr、Mn、Co、Ni、Cu、Zn和Pb元素的含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大同市区春夏季道路灰尘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利用ArcGIS的空间插值法揭示重金属及PAHs春夏季时空变化特征,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特征比值法和正定矩阵因子法阐明大同市区道路灰尘中重金属及PAHs的来源;利用富集因子法、污染负荷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大同市区春夏季道路灰尘中重金属的环境生态风险,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评价PAHs污染的环境生态风险,为大同市区道路灰尘中重金属及PAHs污染的环境风险评估和城市环境质量标准制定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大同市区春夏季道路灰尘粒径的第一众数均在100~250 μm。春季道路灰尘的频率磁化率在0.10%~13.64%之间,均值为5.32%;夏季的频率磁化率在0.10%~4.32%之间,均值为1.34%。春季道路灰尘中烧失量的含量范围是0.87%~30.99%,均值为7.58%;夏季道路灰尘中烧失量的含量范围是0.55%~19.41%,均值为3.49%。大同市区道路灰尘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呈现出一定的时空分布差异:夏季大同市区道路灰尘的磁化率和烧失量均低于春季,且城西道路灰尘的磁化率和烧失量大于城东。(2)大同市区春夏季道路灰尘中V、Cr、Mn、Co、Ni、Cu、Zn和Pb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春夏季道路灰尘中Cr、Co、Zn和Pb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山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且8种重金属在夏季灰尘样品中的平均含量均小于在春季灰尘样品中的平均含量。(3)大同市区春季道路灰尘中16种多环芳烃总量(∑16PAHs)的范围为1.84~58.37 mg/kg,均值14.80 mg/kg。夏季道路灰尘中16种多环芳烃总量(∑16PAHs)的范围为0.68~45.11 mg/kg,均值5.38 mg/kg。16种PAHs单体中除Acy外其余单体在夏季灰尘样品中的含量平均值均低于在春季灰尘样品中的含量平均值,3环PAHs在春夏季的贡献均为最大。(4)大同市区道路灰尘样品中重金属V、Cr、Mn、Co、Ni、Cu、Zn和Pb在春季的含量均高于夏季。大同市区春夏季道路灰尘样品中重金属V、Pb、Ni和Zn的高值区几乎无变化;重金属Co和Cr的高值区开始变得集中。春季∑16PAHs的平均含量高于夏季。夏季∑16PAHs的高值区域小于春季,∑16PAHs总量变化的大致趋势为大同市中部较高,其他周边区域道路灰尘PAHs含量较低。(5)大同市区春夏季道路灰尘中重金属有不同来源。春夏季道路灰尘中V、Mn、Ni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春夏季道路灰尘中Pb、Cu和Zn主要来自汽车交通污染源,春季道路灰尘中Co和Cr主要来源于工业和交通混合源;夏季灰尘中Cr来源于生活源,Co主要来源于工业活动。大同市春夏季道路灰尘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交通活动。大同市区春季道路灰尘中的∑16PAHs总量中各污染源贡献度分别为交通污染源(71.30%)、石油泄漏源和燃煤混合源(28.70%);大同市区夏季道路灰尘中的∑16PAHs总量中各污染源贡献度分别为交通污染源(27.60%)、柴油燃烧源(25.50%)、石油泄漏源(27.00%)和燃煤源(19.80%)。(6)大同市区春季道路灰尘中Mn和Ni无富集现象,V、Cr、Cu、Zn和Pb均属于轻微富集,Co呈现显著富集。夏季道路灰尘中V、Cr、Mn、Ni、Cu、Zn和Pb均呈现无富集或轻微富集,Co呈现显著富集。污染负荷指数法分析表明大同市区春季道路灰尘中重金属处于中度污染,夏季呈现偏中度污染。大同市区春季道路灰尘中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表明存在强生态风险;重金属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表明Co的污染等级是严重,V、Cr、Cu、Zn和Pb为中等污染等级,Mn和Ni均为低污染等级。大同市区夏季道路灰尘中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的综合生态风险;重金属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表现为Co为严重污染,V、Cr、Cu、Zn和Pb为中等污染等级,Mn和Ni均为低污染等级。春季风险等级高于夏季。(7)大同市区春季道路灰尘PAHs总量达到了高度污染,夏季道路灰尘PAHs总量达到较高污染。效应区间低值(ERL)和效应区间中值(ERM)法的分析表明春季道路灰尘中PAHs存在频繁性的毒害作用,夏季道路灰尘中存在偶发性毒害作用。潜在生态风险分析表明大同市区春季道路灰尘PAHs的潜在生态风险高于夏季道路灰尘PAHs的潜在生态风险。(8)大同市区春季道路灰尘中低环芳烃(LMW)、高环芳烃(HMW)和PAHs总量(∑PAHs)与V、Mn、Ni、Cu、Zn和Pb这6种重金属的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夏季道路灰尘中重金属Cu和Mn与3~6环的PAHs单体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重金属Zn和Pb对于∑PAHs具有正向影响,元素Ni与2环和3环PAHs单体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本文以生长中期草鱼为模型,考察全植物蛋白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对其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确定在全植物蛋白饲粮中生长中期草鱼胍基乙酸的最适添加量。本试验采用均重为169.46±0.58 g的健康草鱼共计540尾,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30尾鱼,并设有3个重复。生长试验为期60天,分别饲喂一组鱼粉饲粮(正对照组)和五组全植物蛋白饲粮,并且在植物蛋白饲粮中胍基乙酸的添加量分别为0(负对照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旅游也在蓬勃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乡村旅游示范性村落,这对乡村景观的发展既是契机,也是挑战。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乡村景观评价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实地调查与收集目的地景观评价网络数据,分析了川西地区旅游型村落乡村景观现状与问题,以网络内容分析法为基础,结合其它方法确定了景观评价体系。同时利用内容分析法结合网络数据,对旅游型村落乡村景观感知形象进行了研究,以此来完善乡村景观评价体系,
山茱萸(Corni Fructus)是一种具有补益肝肾和收涩固脱作用的名贵传统药材,在我国栽培和应用历史悠久。传统的中药制剂中常以山茱萸饮片入药,但是饮片存在用量过多,煎煮过程复杂、携带不方便等缺点,严重影响到山茱萸的临床疗效及用药标准。中药配方颗粒的兴起,不仅解决了饮片入药存在的问题,还能在饮片的基础上对药物本身的药性做到最大程度的保留,更具有免煎、服用方便和调制简单等优点。本论文按照《中药配方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end.f.sp.tritici Erikss.,Pst)引起的气传性真菌寄生病害——条锈病(黄疸病)是小麦最具威胁性的病害之一。在中国麦区,条锈病是造成小麦产量减少和品质劣化最主要的病害。合理利用小麦抗条锈病基因,选育和推广抗条锈病新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和环保的途径。发掘新的条锈病抗性
青藏公路穿越550km生态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的高原冻土地区,公路沿线发育着融沉、波浪、纵向裂缝等特有的病害,严重影响着公路的安全、舒适运营。青藏高速公路也由于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沉降控制技术支撑保障不够至今没有开工建设。路基沉降变形是道路正常运营中的安全隐患,也是寒区工程质量控制难点,学术研究的热点。路基填料和冻土场地对路基沉降变形影响显著,土体不仅工程性质复杂而且其性质的区域性和个性很强,开展青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作为重要的地域性园林,既承载着传承西蜀文化的责任,也是人民亲近自然、社交游憩的重要场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近年来对西蜀园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人文研究、园林艺术分析、静态的空间量化分析等方面,较少以游人角度对园林空间进行研究。本文研究选取西蜀代表性园林新繁东湖和新都桂湖为研究地,通过问卷调查、网络大数据统计、GPS旅行轨迹和行为注记等方法,对公园中的使用者以及游憩行为进行调查分析
潮汐作为潮控型河口的主要动力因子,对潮控型河口地区的水沙动力过程和地貌演变有重要的作用。长江口北支作为典型的潮控型河口,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及北支口附近的圈围、生态修复工程的开展,北支口地区的水动力变化及地形地貌的演变趋于复杂。在新的背景下研究潮控型北支口的水沙动力过程对未来北支口的地貌演变及工程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基于2018年4月上旬在北支河口潮滩和河道中放置的三脚架观测系统,以及在河
以近自然森林经营思想为指导,采用林窗干扰的方法,以林窗面积控制为基础,探索随时间的推移,马尾松林窗年龄、面积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39年生的马尾松人工林7种不同大小林窗(G1:100 m2、G2:225 m2、G3:400 m2、G4:625 m2、G5:900 m2、G6:1225m2、G7:1600 m2)以及纯林林下为研究对象,林窗形成七年后,以林窗形成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以及“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国家战略提出,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寒区得到迅猛发展,但长期循环荷载作用对于冻土区工程建筑物的动变形特性影响巨大,循环荷载作用加剧建筑物在运营过程中的变形,加大防治难度,只有解决一系列循环荷载作用下冻土力学及其工程结构相互影响的工程实践问题,才可以实现寒区地基上工程结构的耐久性、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鉴
中国木结构建筑历史悠久,造型丰富、结构独特,是世界建筑的主要类型之一。川渝地区由于优越的森林资源和气候环境留存了大批传统穿斗木结构建筑,其中穿斗式建筑是南方地区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典型代表。震害研究表明,穿斗式木结构有独特的抗震优势,但目前对于穿斗式建筑的研究并不完善。且由于岁月增长和病害侵袭,传统穿斗木结构建筑正面临着恶化和逐渐消亡的趋势,亟待深入研究。本文结合四川传统穿斗建筑情况,以典型穿斗木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