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市场对口译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高等教育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0年5月将口译课纳入英语教学大纲,国家教育部又于2006年正式开始设立翻译本科专业,国内翻译界对于本科口译教学方面多有探讨,但系统地针对课程设置方面的研究却十分有限,且多是针对作为英语专业一门必修课和翻译本科的口译课程设置两方面,对于“外语+专业方向”培养模式下,培养“准专业化”翻译人才的英语本科翻译方向(以下简称翻译方向)的口译课程设置的研究却十分有限,且缺少案例研究。对于该方面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同类院校同类专业的口译教学和课程设置实践提供参考,同时也会对现正蓬勃发展的翻译本科专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的借鉴价值。本文选取在翻译方向口译教学方面有一定办学经验和成果的大连外国语学院英语(高级翻译)专业为个案,采取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结合教育学课程设置相关研究,从课程科目、学时、教学大纲、教材和课堂组织形式等方面反映该专业的口译课程设置情况,并通过访谈及定性分析的方法探究了影响该专业课程设置的因素:社会;学科知识结构;学生的实际和学校的软硬件条件。随后根据该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和国内相关研究设计调查问卷,分为四大板块:口译课程设置有效性综合情况;人文类课程的有效性;语言能力提升及运用课程的有效性;口译技能类课程的有效性。通过预调查,确保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并进行相应的调整。最后对大三大四学生进行正式问卷调查,并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建议。旨在从学生反馈的角度描述性的反映出该专业课程设置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