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临床思维”的理论探讨及在发现病原生物性疾病中的应用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cientist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由三部分组成: 1.“逆临床思维”与新型疾病发现方法的探讨,从理论上探讨发现新型疾病的思维模式。 2.“急性出血性阑尾炎”的发现与鉴别,即用“逆临床思维”模式分析鉴别所遇到的新型传染病现象——“急性出血性阑尾炎”。 3.“急性出血性阑尾炎”的病原学探讨,用系统的发现新型病原体的方法检测导致“急性出血性阑尾炎”的潜在传染因子。 第一部分 “逆临床思维”与新型疾病发现方法的探讨 目的:初步提出发现新型疾病的方法和一种新的临床思维模式。 方法:收集并研究20余种疾病发现的过程,总结其规律。 结果:新型疾病的发现过程和判断的思维模式似可初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以疾病的异常特征为发现新型疾病的线索,包括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的特征。 2、研究新型疾病的步骤和方法。发现线索后要从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三方面系统收集资料,注意以个体表现异常和群体表现异常导致新型疾病发现的不同特点。 3、判断新型疾病思维方法的建议:①运用宏观思维。临床思维是针对个体的。当发现病例有异常特征时,常用个体差异解释。而“逆临床思维”是多层次、系统地寻找病例的群体特征,从整体上分析,排除个体差异,具有宏观思维的特征。②采用归纳推理综合判断。临床思维属演绎推理,即将已知的诊断标准判别患病的个体,尽量寻找与已知疾病的相似点,这种思维方式只适合已知的疾病。而“逆临床思维”强调收集各个有异常表现个体的共同特征,属归纳推理。不仅收集与已知疾病相同的特征,而且收集与已知疾病不同的特征,特别要注意有诊断价值的特征改变。当发现诊断标准与疾病的特征存在有意义的差别时,应考虑是新病种的可能。差别越多,越具有特征性,越有可能是新病种。③注意从已知疾病中独立出新型疾病可能性。④注意与病因学研究相结合。发现新的病因可帮助判断。⑤排除已知疾病。 结论:发现新型疾病的方法与思维模式不同于经典的临床思维模式。
其他文献
余杭区是杭州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区之一。亘古开天的良渚文化、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蜚声海外的禅茶文化,共同构筑了余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积淀。在对外文化
<正>读《第56号教室的故事》,先要从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说起。我大约花了3个星期,陆陆续续读完了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写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完全书,我对雷夫的
刘占泉,祖籍河北饶阳。19岁执教于北京景山学校,后调到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学教研室工作。近年来,担任首都师大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北京教育学院客座教授,出版专
期刊
调研报告在对全区煤矿安全生产做了总体评价后,指出了政策措施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推动作用;分析了我区煤矿安全生产及安全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
第一部分胆道闭锁肝组织MMP-1、MMP-2、TIMP-1、TGF-β1的表达与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目的:肝脏进行性纤维化是影响胆道闭锁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观察胆道闭锁肝组织中MMP
周围神经损伤平战时常见,尽管周围神经修复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包括显微外科技术、外膜或束膜无张力缝合、采用组织化学或免疫组化进行运动和感觉功能束的定位等。但是即使
根据大量的数据资料显示,药品质量关乎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医药经营企业一定要把药品的质量放在第一位,建立完善的医药经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以《药品经营管理规范》中的要求
重点介绍Visual Basic6.0辅助设计在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应用,并以换热器设计为例加以说明。 The application of Visual Basic 6.0 aided design in chemical process design
本文从实际出发,对BP公司汽车发动机业务发展战略的选择及实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实证分析、数据分析及模型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
目的:建立注射器两次平衡法,并检验同时测定数种吸入麻醉药液/气分配系数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称重法配制吸入麻醉药标准气,①0.76%地氟醚;②0.69%安氟醚;③0.38%氟烷;④含0.90%地氟醚、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