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救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起“保底”作用的重要内容,被称为经济发展的“减震器”和解决贫困问题的“最后一道安全网”。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为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对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发展,初步形成现行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为缓解贫困、保障民生和实现社会公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当前,我国已将制定统一的《社会救助法》纳入立法规划,相应的征求意见稿也已对外公布。研究社会救助制度对完善相关立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推动我国社会救助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加速依法治国的进程,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法制基础。本文试图在厘清社会救助含义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对国内外社会救助法律制度进行考察,借鉴发达国家在制度设计和制度运行中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具体规定和实践,总结我国现阶段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通过对《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相关内容的评析,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若干建议。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了社会救助的基本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学说和相似概念的比较,确定社会救助的含义和本文研究的对象。笔者认为在我国社会救助主要指的是以政府为实施主体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并分别从正义理论、公民权利理论和服务行政理论角度论述了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揭示社会救助是基于政府的责任和公民宪法上的物质帮助权,社会救助关系是一种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第二章对发达国家和我国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和实践进行了对应梳理,在比较和分析中揭示我国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经验。第三章通过对我国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具体立法情况进行分类解析和评价,归纳我国目前社会救助法律制度总体运行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并结合最新的《社会救助法(征集意见稿)》相关规定对相关问题的回应,揭示该项立法规划已经取得的成果和今后应当完善的方向。第四章根据前文所阐述之问题,从社会救助立法本身和与社会救助相关的机制建设两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