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测肝脓肿的DWI信号及ADC值改变,研究肝脓肿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含量对DWI信号及ADC值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肝脓肿DWI高信号形成的机制打下基础。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部)行MRI检查的肝脓肿患者26例,其中18例经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引流并行细菌培养证实,8例经有效抗感染治疗后随访,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临床确诊。分析其MRI信号改变,测量各病灶的ADC值。2.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部)检验科获取大肠杆菌ATCC25922,并做为菌种进行培养,测定所培养细菌不同时间点的OD600nm值,并计数相应培养时间的活菌量,描绘出大肠杆菌ATCC25922的生长曲线,然后将不同培养时间(不同浓度)的菌液同时行DWI(EPI序列扫描)扫描,测量各标本的DWI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并计算其ADC值,分析其与细菌数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26例患者共32个肝脓肿病灶,其中单发病灶22例,多发病灶4例;所有病灶的脓腔在DWI上均呈明显高信号;平均ADC值为(0.87±0.02)×10-3mm2/s,相对正常肝脏组织平均ADC值为(1.72±0.04)×10-3mm2/s,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其中有28个病灶周围肝实质出现异常高灌注;说明肝脓肿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DWI对肝脓肿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2.随着大肠杆菌活菌量的变化(08.0×108CFU/ml),菌液ADC值在2.272.6×10-3mm2/s之间变化,r=-0.6205,P=0.0236(<0.05),回归系数β=-0.0021;DWI信号强度在134.89185.23之间变化,r=-0.4310,P=0.1415(>0.05);说明ADC值与大肠杆菌活菌量呈线性负相关,而DWI信号强度与大肠杆菌的活菌量无明显相关性。3.随着大肠杆菌在不同培养时间OD600nm值的变化(0.0281.349),ADC值的变化在2.272.6×10-3mm2/s之间,r=-0.5538,P=0.0496(<0.05),回归系数β=-0.1065;DWI信号强度变化在134.89185.23之间,r=-0.4249,P=0.1479(>0.05),说明ADC值与大肠杆菌的OD600nm值呈线性负相关,而DWI信号强度与大肠杆菌的OD600nm值无明显相关性,即ADC值与大肠杆菌总量呈线性负相关,而DWI信号强度与大肠杆菌总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肝脓肿的MRI表现具有明显特征性,DWI对肝脓肿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2、本研究发现ADC值与大肠杆菌量呈线性负相关,并且其与活菌量的相关性强于与细菌总量的相关性。3、本研究中DWI信号强度与大肠杆菌量无明显相关性,可能与多种因素影响DWI信号强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