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中医辨病辨证的基础上观察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伴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各种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依据《中医病证诊治疗效标准》(国家标准)对300例临床诊断为BPH的患者中医辨证为六个证型进行辨证分型;同时记录其年龄、病程,评估排尿刺激症状、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前列腺重量、尿流率、膀胱残余尿、PSA(前列腺特异抗原)等相关因素;对手术获得的前列腺组织标本用光学显微镜,以前列腺炎症病理标准观察BPH伴炎症的组织形态学。应用SPSS11.0进行统计,研究分析BPH伴CP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①300名患者中,BPH为208例,占69.3%;BPH伴CP为92例,占30.7%。BPH伴CP中,湿热下注证发生率最高,为32.6%;肾虚证和气滞血瘀证发生率其次,分别为30.8%和13.1%。三型患者共占总数的76.5%,与其余两证型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②临床症状方面,BPH伴CP患者的年龄、病程、排尿刺激症状和IPSS评分与证型分布都有相关性。年龄方面湿热下注证、中气下陷证与肾阳虚损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5);肾阴亏虚证与肾阳虚损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1)。病程方面湿热下注证与肾阳虚损证、气滞血瘀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P=0.020)。湿热下注证和肾阴亏虚证患者的排尿刺激症状最重。肾虚证和气滞血瘀证患者的IPSS偏高。③客观指标与肾虚和血瘀证可能有相关性。④BPH伴CP中炎症的组织形态学发现以腺周炎症为主,炎症分级与证型分布有相关性,湿热下注证与其他证型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①BPH伴CP的病机特点为湿热、肾虚、血瘀。证型分布依次以湿热下注证、肾虚证和气滞血瘀证为主。②BPH伴CP的证型分布与临床因素有相关性。湿热证与临床症状相关性显著,湿热证患者年龄小、病程短、排尿刺激症状重;肾虚证和气滞血瘀证患者IPSS评分高。证型分布与客观指标可能存在相关性。③BPH伴CP中医辨证中的“湿热”与其微观组织形态学中的“炎症”有明显相关性。